(83、84、85)(1 / 4)
八十三
一天,华老板通知我晚上随他出去一块陪客吃饭,顺便带上几期《石坛环保园区动态》。
吃饭地点在离园区不远的一家偏僻农庄,农庄外观不起眼,甚至有些陈旧,进去里面才发现装饰挺豪华,档次不低。华老板点了五六个菜,是一般餐馆没有的野味品种。他告诉我,主客是一位教授,是研究经济发展和产业政策方面的专家,还是政府的经济顾问。
菜焖好了,洋酒也冰镇着,直到晚上八点多钟,教授的小车才到。我陪司机去找合适的地方停车,华老板亲热地挽着教授的胳膊进了里面的包间。我从司机的口中得知,教授是从附近一个县城讲完课过来的,那边盛情挽留吃饭,教授因为和华老板有约就推辞了。我问教授抽烟不?司机说教授今天讲课都憋了一个下午了。因为华老板不抽烟,于是我到农庄前台拿了几盒好烟,给了司机一盒,再和他一起进了包间。教授正在看我们的《石坛环保园区动态》,华老板向他介绍刊物是我编辑的,教授点点头说对华老板说,公司发展就是要吸纳各类人才,不然企业走不远,产业也壮大不了。
我是服务员的角色,野味虽然很诱人,但我不能大快朵颐,只能蜻蜓点水意思一下,要随时注意敬烟和斟酒,同时认真“听讲”。
教授问华老板,石坛园区开发建设得如何了?华老板汇报说一切都得益于教授的悉心指导,项目招商和工程建设都在有条不紊推进,特别是招商工作非常顺利,园区只剩三分之一的招商地块了,地块的招商价格在节节攀升。教授嘱咐华老板,不要只看重眼前利益,要着眼长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客户的需求就是你们的价值,要发挥产业集聚和集约化管理的专业园区优势,打造一个品牌后再加以复制推广,这种模式的发展潜力和未来前景大有可为。
华老板向教授请教下一步的发展战略该怎么定?教授说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势在必行,尤其是高能耗高污染型的产业,引导他们进入专业性的园区是趋势,所以要提前谋略和布局,也就是进行行业市场调研和新园区的选址与规划。
华老板恳请教授回去后,帮忙提供一些产业政策研究方面的引导性文件,以便学习和领悟。教授看着华老板,颇为赞赏地说:“你人很年轻,头脑很灵活,眼光很长远。”华老板谦虚地说:“您高抬我了,在您面前我永远只能算是小学生。”
酒喝得差不多了,我示意司机和我出去抽烟,让华老板和教授单独聊聊。约莫半个小时他们出来了,送走客人,华老板开车与我返回园区,他要求我记住教授的一句话: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价值。要我以后多到各企业走走,看看怎么落实这项工作?
通过这顿饭局,我对华老板有了新的认识。他是中专学历,学水产养殖的,但他对经商办企业有着跳跃性的思维和把握趋势的眼光,咨询专家、研究政策、提升高度、顺势而为,在不动声色的低调中实现着自己拓展事业的雄心壮志。在这一点上,“饭桶”与他的差距是山高水也长。
因为要组稿编辑《石坛环保园区动态》,我每月都会带着法务助理到园区已投产和在建的企业拍摄图片与采访。借此机会,我带着华老板布置的调研题目,看看企业有什么建议和想法。对于“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价值”这句话的含义,我的理解就是,探询客户有什么具体诉求或者需要帮忙协助的事项,以体现我们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品质。
事实表明,我的想法过于肤浅,所有客户的共同心声只有两点:一是地块价格过高的问题;二是服务性收费过多的问题。法务助理提醒我,地块价格是随行就市,不是我们能给予答复的,园区服务性收费是与客户签订了协议的,更不可随意更改。
我猛然醒悟,我调研的方向有问题,站的角度也不对。我应该是站在公司的角度,挖掘和发现客户有哪些共性的服务需求?我们再构建一个平台,提供一些增值服务,这才是老板需要的结果。
思路对了,想法就有了。我形成了一篇调研报告,主要就客户的代办工商注册、代装厂内供热和排污管网设施、向客户租赁员工宿舍、承包各个厂区的园林绿化等方面,分析了公司提供有偿服务的可行性。这就是客户有需求,我们有“价值”。
鉴于是华老板交办的任务,调研报告也就只报送给了他。他看了当即表示认可,还希望我继续深入思考和总结,挖掘出更多的园区增值服务潜力。我心想,你这不是想把客户当土豪劣绅打吗?你总得给几颗糖人家吃吃,再找人家要钱吧。我心太软,注定不是当老板的“材料”。
华老板拿着调研报告与凡总深入探讨之后,凡总迅速指派物业公司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偿服务。公司增加了额外的收入,客户也相应减少了一点的投资和管理成本,彼此和谐,互相满意。不过,凡总并不知道是我按照华老板的要求写出的调研报告,我也没必要邀功,这本来就是华老板指派的工作。通过撰写这次调研报告,我因此产生了更多的增值谋划思路,但不可操之过急,暂且不提议了,留点“后备粮”,等闹饥荒时再拿出来吧。
转眼又是一年春节了,园区所有企业在此期间都会停工停产,与我们一样,只留下几个值班人员。华老板提前回老家了,凡总因为要守“柜台”和收钱,不辞辛苦准备值守到最后一刻再走。眼看放假时间越来越近,我心里着急起来,我与盛经理的薪资发放形式都是三七开,即每月工资只发百分之七十,年底一次性补发剩余的百分之三十。这不是涉及到考核,是华老板先前就说好的,理由是我俩的薪资比同等职位的其他管理人员要高,为避免引起有些人的不满情绪,商定分两次发放。
我看凡总每天哼着小调,没一点动静,便问盛经理怎么回事?他说:“我也不知道啊。”
我说:“你和凡总走得近一些嘛,你找机会给他提提醒呗,都这个时候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