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谈判席唇枪舌剑,宴席间待价而沽(1 / 5)
四月二十,西域长史府的戊己校尉,岑卿在带着六十名护卫,达到了姑臧城,入驻驿馆以后当天下午就安排了双方的会面。
第一次会面,戊己校尉岑卿是西域长史府的二把手,所以蜀汉这边同样让顺位二把手的凉州刺史陈宇与之会见。唯一的不同时,岑卿实际上没有决定权,实际决策权还是在现在的西域长史手上;而蜀汉这边,马岱把整个事件的商议谈判权力和最终决定权力都给了陈宇一个人。
双方第一次会面是在凉州刺史府衙的正堂,陈宇端坐在大堂右侧,身后是两个身穿甲胄的士兵,左手握着长槊立在地面,右手握着刀柄,两眼直视对面。
接着岑卿到来,岑卿后面也跟着两个士兵,不过明显是胡人,身材更为魁梧,而且腰间挂着的是长长的弯刀。
陈宇并没有正面看岑卿,而是自顾自喝着自己面前耳杯中的茶汤。
岑卿知道自己这一次是求和的一方,面对陈宇这样明显没什么礼貌的行为,并没有去计较,谈判前先从态度上给对方一个下马威,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
“大魏,西域长史府,戊己校尉,岑卿,岑子昭。”岑卿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先对着陈宇行礼。
“大汉,相府参军兼凉州刺史,陈宇,陈念珍。”到这时陈宇才放下耳杯,起身回礼。
岑卿坐下以后,陈宇示意仆从给岑卿上茶汤。在这个时候,茶还不是一个主流的饮品,从考古文献和出土实物来说,茶叶普遍认为最早是产于中国西南地区的,晋代的《华阳国志》里面提到巴蜀国在周朝时期就已经把茶叶作为贡品供奉给周武王,并且提到了人工种植茶叶的事情。但是实际上可考的材料显示,茶叶的出现不晚于西汉,但是直到三国早期,茶叶作为饮品都还不是社会上的主流,同时引用方法层面也显得相对落后。
陈宇在前一年去成都的时候,就发现了益州有人工种植的茶园,但是这个并不是主流的产品,于是借用自己刚刚当上的相府参军的身份,让人包下茶园,并在清明前后采摘枝叶,按照自己的要求处理做成发酵茶,以便于携带存放。
后来东吴出使回来,在回长安的路上就让人传信把原先做好储存的茶饼都带到了长安,并且此次带到了凉州。
对于凉州和西域的谋划打算,其实陈宇在去年给诸葛亮上策时候就单独谈过,这次带着发酵茶的目的也很简单,他把目光打到了几百年后极为暴利同时往往跟王朝兴衰有一定绑定情况的茶马贸易上面。
茶马贸易,一般研究认为是起源于南北朝,成型于隋唐,定制于两宋,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原王朝去换取少数民族优良马匹的重要渠道,也是改善维护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关系的重要手段。
少数民族饮食多肉多奶而少蔬果,可以解腻的茶叶客观上成为了少数民族的刚需。本来陈宇没想到这茬,看到茶树以后才想到此事,同时在离开长安之前给诸葛亮上了一封信,谈到自己的设想和茶叶的事情以及具体操作手段,并附上了一块茶饼,诸葛亮照着陈宇所言饮用后,立刻写了一封奏表递交成都,让益州开始推广茶叶的种植、采摘与发酵茶制作相关产业。
岑卿看着眼前耳杯中淡橙色的茶汤,一脸疑惑,陈宇抬手示意后,才轻轻地小嘬一口。茶汤入口,自觉口中开始泛滥出奇异的香气。汉末三国,烹调技艺受限于时代,加上后世各种可以应用到菜肴当中的香辛料和一些佐料在这个时代产量较低,应用水平较低,甚至还有没有被引入的东西,因而整个三国时期的菜肴,实际上从色香味角度来说,乏善可陈。
这样一对比之下,就更加突显出茶汤的芳香,尤其是发酵茶独有的醇厚感,让整日以肉为食的岑卿喝完以后,顿时觉得清爽不已,本来只是想小嘬一口做做样子,不留神间却将整个耳杯当中的茶汤一饮而尽。
陈宇见此,又示意仆从给岑卿身后的两人各来了一杯茶汤。二人喝完眼睛瞪得老大,似乎完全不敢相信这世上竟然还有如此美味的饮品,丝毫不逊色于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