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医卜并设(2 / 2)
明人谢肇淛就曾记录过自己的一段看到医者不拘泥医方的亲身经历。
一位在山东被人们称为国手的医生叫马尔骐,秀才出身。
谢肇淛的妻子产后虚悸,一连五昼夜,几乎病危。
看了许多医生,都是使用医方,不但没有好,而且更加重了。
后来请来马尔骐,他一视后说,有火先灭火,其他先不管。即投以黄连之药,一剂下去,病人即熟睡一整夜,很快就好了。<a href="<a href="http://166xs.cc"" target="_blank">http://166xs.cc"</a> target="_blank"><a href="http://166xs.cc</a>" target="_blank">166xs.cc</a></a>
另一位是福建人薛子勉,亦被人称为国手。
当时谢肇淛在福建,他的一个待女得了气病,睡不了觉。
先是得一僧人医治,僧人说用六味丸,但服后不见其效,且还呕吐;僧说她是胃有寒痰,不受药,非附子不能下矣。
谢肇淛将信将疑,请来薛子勉。
薛子勉诊视后一笑说,这个病容易啦,只用了苏子、萝卜子、栀子、香附等各少许,病人饮下后,即痊愈。
谢肇淛告诉薛子勉,僧医让用附子,薛子勉大惊说,凡气逆者,皆火也,附子入口,必死无疑。
谢肇淛想起此事,还后怕,深以为庸医与杀人者无异。
传统中医,一般是针石、炙艾为先,药铒次之;但到了明代,炙艾仅施于风痹急卒之症,而针者百无一用,至于石,几乎失传了。
传统中医,一般是望、闻、问、切;到了明代,一般多采用切脉,当病人是贵人或妇女时,望、闻更用不上了,单凭问、切,加上医者对药性未必遍谙,仅靠背书之功,强行套用医方,病者能否得救,真的要看自己运气造化了。
我听了,深深叹了一口气,古代的人啊,怪不得那么相信命运了!
连生病,都要看能否遇上对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