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商鞅(四)(2 / 2)
某个工人通过自己工作养活了一家1口人。
某个工人通过自己工作养活了一家5口人。
案列六类:
某企业拥有员工6人,工人平均年薪1万,生产a产品,今年实现盈利5个亿。
某企业拥有员工1人,采用自动化生产,工人平均年薪6万,同样生产a产品,今年实现盈利1个亿。
以上只列出一些常见的流通和分配方法,无论是自产自销,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出售自己的劳动等等,可能其中有利润分配方法的不同,逻辑却类似,而且对经济价值和剩余价值有了更深入的感觉,大体上有一个感觉就是,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存在,那么就具备价值,如果在系统中被需要,且不同的需要方能通过这个需要获取更大的价值,那就具有剩余价值。这是初步感觉得出的结论,但是怎么看都不够严谨。我们最直观的感觉是我付出了劳动,别人却通过我的劳动获取了更多的价值,我们就说别人榨取了我们的剩余价值,这是多数人的最直观感受。但是这里就发生了一个很难理解的事情,每个人怎么看好像都被榨取了剩余价值!另外转手贸易大赚的,当然好理解,但是亏损的呢,比如老板雇佣了很多人,但是年底一看,老板大幅亏损!这又怎么理解?还有剩余价值在吗?或者说难道是我们榨取了老板的剩余价值?客户榨取了老板的剩余价值?但是老板亏损状态呀,价值为负,哪来的剩余?问题矛盾都出来了。这些说法放在人所处的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中显然需要更加准确的描述,不然很多会讲得似是而非,讲不清楚。那我么把它限制在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中。比如一个国家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也很高,每年向全世界提供很多商品和服务,全世界大量金钱流入这个国家,这个国家在经济系统中有没有剩余价值?显然是有的,而且剩余价值很大。同样一个国家在满足自身需求时,人民生活很好,但是受大国欺负,长期免费为大国提供大量商品和服务,有没有剩余价值,显然也是有的,而且也巨大,但是被大国榨取了。一个国家自身不能满足自身需求,人民生活很不好,还要向大国低价或免费供应商品和服务,那他有没有剩余价值,也有。如果把剩余价值定义为自身足够的情况下,多余的部分,很显然得不出结论,什么程度才叫足够呢?是刚好活着?还是刚好够用?还是心灵上得到足够满足之后额外的部分?如果这样思考下去,很显然得不出最精确的描述。但是讨论到现在,有两个关于剩余价值的描述已经跃然纸上:
第一、物体对价值系统做了有效增量。
第二、这个有效增量在价值系统中被直接和间接实现转手增益的过程可以称之为榨取剩余价值。
也就是说,只要物体对系统做了有效增量,实现了转手增益,就产生了剩余价值,在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中剩余价值跟物体本身认为应获得、应持有以维持自身运转达到自身期望水平没有关系,就拿人来说,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与人是勒紧裤腰带对外高价低价出售劳力、商品、服务还是饱暖富裕状态下对外出售劳力、商品、服务无关,只要对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作的增量都是在系统中的剩余价值,与人本身所处的状态无关。在公平市场交易状态下,商品、服务、劳动如果只有两个层级,两个层级后不继续流通,那么提供这些剩余价值的的收益大部分并没有被榨取,收益大部分归提供者所有,为什么说大部分,因为有税收,有通货膨胀。在多个层级交易系统中,产品在本环节之后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转手环节越多,转手增益越大,处于产品源头生产的劳动提供者剩余价值被压榨得越多。为什么要加一个产品没有变化?那是因为在区域大生产和国际大协作中,涉及多次加工组装,某个环节的零件到下一个环节立即就会组装成新的部件,下一个环节又是新的部件,中间并没有更多的转手和增益环节,这种情况下剩余价值的压榨并不是很多,对企业所有人剩余价值的榨取最终体现为企业总利润和高层工资失衡,企业也会通过自身壁垒向整个经济系统其它参与者榨取剩余价值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企业内部都是受益者。需要清楚的是剩余价值的榨取在经济系统中是通过货币实现,在社会系统中是通过强力实现。总体来说,过多的剩余价值榨取在现代国家很难,因为选择权并不在某一个个人和单个机构手中,都是双向自由选择。某些环节、行业、企业相对过高的利润也是对整个社会剩余价值的榨取,无一例外。剩余价值的转移使用、头部集中在文明社会中应该是一种社会契约,参与者愿意把多余的部分通过科学的规则转移或者集中以期待实现产生剩余价值的速度进一步提高。有时候企业并不是压榨员工的剩余价值,相反、它通过垄断地位、技术壁垒压榨顾客的剩余价值,也就是说选择没做好,在上班的人有在上班时被压榨,在支出时被再次压榨的风险,过度的多头压榨并不是好现象。
参与经济环节,过度的压榨不是好现象,过度的均衡也不是好现象,都会阻碍社会发展,比如一家科技型企业,所有利润都给全体成员分配完,而没有留存资金也就是盈余公积用于研发、市场等开支,很难发展下去。
在法治文明社会中,榨取剩余价值其实不是很明显,不仅因为有公平的环境,还因为有货币调节、税收、转移支付等等手段平抑过高榨取剩余价值的手段,这种情况下更愿意把它称之为社会剩余价值转移投资,体现为大多数人的契约,愿意把剩余价值通过公民契约(政治契约、商业契约部分集中,以期社会的发展。只有在极度畸形的社会中,比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强权资本社会榨取剩余价值才会非常非常明显。
其实理解经济运行还有更简单的例子,如下一个例子:有三个相同大小的小部落,一个能生产盐,一个生产大米,一个生产牛肉!他们之间互相交易,约定的交易为每家各如三份中的两份互换,在一段时间内,三个部落生产的东西刚好够三个部落使用!突然有一天生产盐的部落掌握了新的制盐方法,产量提高了5倍,这时他们面临以下几个选择!1、只用五分之一的人员进行生产,售价不变2、继续全员生产,囤积物资,售价不变3、降价出售给两个部落。第一种自己人得闲了,第二种物资变多了,第三种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因为盐降价出售,导致对方用更少的货物就能换取更多的盐,如果人家用一年的产量换去了五年的盐,可能过几年以后,对方已经囤了十几年的盐,再不需要换了,会导致制盐方除了盐,再没有大米和肉吃!鉴于此种结果,制盐部落果断考虑第一第二种结合的综合方案,第一种方案大家闲下来也不是事,因为没其它事情可做的!第二种方案,盐太多了,周边会眼红。经过综合研判,采用综合方案最好,同时严格保密,趁着大家生产期间,派出人员到周边继续寻找其它部落做交易!果然周边还有其它部落,并成功建立了联系,还发现有出售牛羊,大米更加便宜的部落,果断进行商业往来!通过对外贸易,制盐部落用盐换取了各种物资,包括大米,肉类,甚至武器,在日积月累中,制盐部落不断扩大,武力跟防卫也不停上涨,由于生产效率高,别的小部落也纷纷加入制盐部落!终于在多年之后,周边的产牛部落和生产大米部落一并被制盐部落所吞并!
创造剩余价值的能力大幅提高,且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具备广泛市场需求的时候,这个剩余价值生产部门能迅速强盛起来,并对其它剩余价值部门产生压倒性优势!长期积累下去,实力差距会越来越明显!关键就在于可广泛销售的商品,以及换回有价值的其它资源!如果一直生产累积,远远超过本身所需,却换不回来更多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做的也是无用功!当有优质商品时,就应该大范围打开别人市场,换取对自己有用的别的东西!
还有一个例子:a、b两个国家基础一样,生产总值差不多,产业结构单一,都是靠餐饮、娱乐、旅游,制造业不强大,他们每年都能吸引相同的国外游客过来玩,产值也差不多,一直以来的现象是本国很多人富裕,但是赚了外国人的钱,本国人又大量消费国外的产品,甚至不少富豪移民!突然有一天,a国在汽车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相继而来的是国内汽车成本大幅下降,惠及交通、物流、汽车消费等众多领域,之前消费国外产品的比例大福降低!本国资金越发充足!进而惠及其它方方面面!
当某一个行业产生的剩余价值能作为经济社会其它环节的再生产要素的时候,这个剩余价值具有巨大的乘数效应,能迅速拉动其它众多经济领域的飞速发展!所以对待可作为再生产要素的部门,一定要迅速打开局面,充分发挥乘数效应,这样的部门应该使劲支持!对于单纯的剩余价值流动部门!效率不能提高,或者提高也没多大用的部门,维持即可!比如餐饮、旅游、酒店、奢侈品、花卉等等,在人口不变、不增加的情况下,资金过多流向这些部门,并不能很好的发挥剩余价值的引领作用,当然适量流入,好处也是有很多的,比如增加庞大的市场和消费能力!反哺给生产要素要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