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乱起(1 / 3)
众人一路行来,有刘政部曲照拂,倒也算轻松。只是待得刘政知晓了第三辆辎车里是何物后,这蔡伯喈便再也未得清闲。那刘政时不时对着那辎车流口水,每日里餐前饭后便磨着蔡邕要他到不其长住。这黄县是族弟,不其却是刚结识两天还未拜师的准弟子,蔡邕如何肯答应。刘政磨了两日,见无效果,便使出了杀手锏。第三日已近黄县,众人正在路边休息,刘政又凑上前来。蔡邕一见便道:“你莫言语,吾如今见你便烦。”刘政道:“非也非也,学生有一宝物,请老师观看。”说罢从怀里取出一物。
蔡邕看去,却是一册书,纸书。接过摸了摸道:“这是蔡侯纸?不对,蔡侯纸没有这么白,这么细。这是缣帛?也不是,缣帛比这软太多。咦,这纸是何物制成?”
刘政嘿嘿一笑,道:“老师果然高明,一眼就看出其中关窍。这是左伯纸,以嫩竹制成,比之蔡侯纸,原料稳定,色白,厚薄均匀,伴有竹香,柔软耐折,长存不蛀,浸润保墨,最宜毛笔书写。老师,您那一车简,如果都用此纸抄录……,听师妹说,您在吴县和南城,还有此般七八车,若是都运至不其,光此抄录一事,便是三四年光景,五六门徒可期。此竹纸又易传播,似我这般须臾间便要上阵杀敌的,也可怀揣一本时时研读。待得老师藏书都用这竹纸抄录了,这老师的学问,传扬起来可就快得多了呀……”
可怜这蔡邕蔡伯喈,堂堂当今文学泰斗,被这几句话说得胸口小鹿乱撞。连声问道:“左伯?可是那能书八分的左伯?”刘政答道:“正是此人,这也是我东莱一能人。他一直钻研改进蔡侯纸,今有小成。因嫩竹比之麻头等杂物原料更稳定,此纸可以大量生产,产量大了售价便低,如今不其正打算将其当作一个重要的营生来经营。老师若至,既有好纸,又有能写八分书的好匠,您做起学问来,岂不方便?”
蔡邕笑道:“你说得轻巧,你可知我那书藏有多少?这纸再如何便宜,誊写起来也是一大笔钱,你老师我可是两袖清风啊。”刘政道:“自无需老师操心。不瞒老师,因制此纸时我指点了他几招,这生意中于是也占了些份子。如今既然老师有意,我便把份子折成您的供给,您但且用,只多不少。”
蔡邕沉吟片刻道:“此事待我与你家府君商议了再定。”刘政一听便知,此事十之八九成了。当即哇哇乱叫着跑去找他子义大哥比试武艺去了。蔡邕见此子性情,捻须轻笑,不仅对不其有了几分期待。
不一日,已至黄县,蔡谷于城门迎接,相互见礼后,刘政与太史慈便告辞离去安顿。到了晚间,蔡府尊置家宴,也请了刘政、太史慈二人。席间谈起张饶作乱与如今局势自不待言,刘政倒是提起了他这次来黄县的本意。这黄县自孝武皇帝以来便是大汉北方航线的起点,这点忙蔡府尊自然一口应承。在他看来,若这刘政真能寻个出路,于这整个东莱,甚及他的官声,都是有好处的。与其把这好处给了别人,不若当作个人情回报刘政。他早闻刘政之能,如今又有这些事情,便提起欲辟其为郡吏。刘政却以诸事繁杂,无法久居黄县为由婉拒了。蔡邕在一旁倒是顺势说起欲至不其修书一事。蔡谷听闻,也觉此事甚为重要,更是助钱助人。于是便定了下来。
只是也不能说走就走,一来刘政出海三韩之事还需时日准备,二来蔡邕兄弟久未相聚,起码要盘桓到立春后再启程。蔡邕随即修书往吴县与南城,要将他的藏书都运过来。刘政甚是小心,各派二十部曲跟随护送。只是这一来,他带来之人都分出去了,便又遣人至不其招部曲来护卫。至于往吴县这一路,又劝蔡邕道:“我闻吴县还有个师兄,人皆赞密重[1]。老师既要修书,何不招来主持?”蔡邕闻之连连称是,于是又写了封信,给他大弟子顾雍顾元叹。
接下来年前这些日子,刘政倒也清闲,除了日日至师前孝敬讨教,便是和太史慈比试武艺,和蔡琰打趣玩闹。蔡邕对这个学生也很上心,择了吉日,请了蔡谷为证,把拜师礼给办了。不几日,蔡谷唤了刘政前去,原来召集的几名老船工已至。待刘政入得堂内,只见四五人,皆黝黑瘦小,看似年纪不小,一问起来,也不过三十上下,都在官船上做事,却也都有五六年行海船的经验,其中一个被称作“老鬼”的,更是已做了八九年船老大。
刘政便问起至三韩的航路,其中一人道:“此事不难,由黄县出海向北,沿一众小岛,二日可至辽东郡,再沿辽东郡东侧海岸,三四日可至乐浪郡,由乐浪再往南二三日,便可至马韩。”
刘政问道:“如此一趟岂不要十日左右?汝等可知有一条水路,自这黄县直直向东,可直达乐浪南面?”几人相互看了看,其中一人答道:“确是有的,我等也知此道。只三四日便可达彼处一河道口,河道口有岛,称穴口岛[2],可驳船。但因人烟稀少,比之辽东水道,无甚利益,因此便不大走。”
刘政听得说人烟稀少,嘴角反而挂上些笑意,沉吟半响,又问:“吾听闻还有一水路,自黄县向东,至东莱最头上的成山,转向东南而行,三五日又可达一岛,我吴郡、会稽一带或称之为‘亶洲’[3],再由此岛向东北,可至弁韩与辰韩?”
船工们都摇头说不知。那“老鬼”忽然道:“小郎君说的这条道,是可直通倭国的吧?我依稀记得建武中元年间倭人首来朝拜,光武皇帝便遣人寻出了这条道。只是其后和倭人的联系又断了,只有些商船还循着小郎君所说的这前半段往弁韩去。只是这条道要借助信风之力,当二月间启航,四五月间返航,否则甚是吃力。渐渐的去的人便少了,最多也只到马韩这里做些生意。”
刘政闻之大喜,赶紧问道:“老鬼大叔可有这条至倭国的海图?”老鬼答道:“或许郡衙藏文书处还有,究竟我等便不知了。”刘政谢过几人,随即回去便向蔡府君要这老鬼,又说想查阅文书。蔡谷一并允了。于是刘政每日里又多了件事,便是查看东莱郡早年间的文书。去了两日便不耐了,正愁谁人能够帮忙,忽听后衙中潺潺琴声传来,他来得多了也不避讳,便循声寻去。
转过萧墙,便见蔡琰坐在门前廊上,披着一袭白裘正在弹琴。盈盈素靥,芊芊玉指,婉婉清音,瑟瑟冬景,一时有些痴了。蔡琰一曲弹罢,抬头瞧见刘政扶着照壁望着自己发呆,不免有些害羞。她这些时日也和刘政混得熟了,叫起师兄来已甚是顺口,当下就问:“不知师兄闻得小妹此曲,可有指教?”刘政恍惚一下回过神来,不由叹道:“议郎焦尾之材,伯牙水仙之调[4],昭姬抚弦之道。只愿今生唯吾得焉。”昭姬琢磨一下,脸腾地就红了,烦这厮每每要逗自己生气,正要跑开,刘政连忙叫住,恬着脸哀求昭姬帮他去查阅文书,找那海图。昭姬倒也不推辞,只是索要了两日陪自己出去玩的好处,便替了刘政这苦差。
转眼便过了年节。得蔡琰之助,刘政已把郡衙数十年间有关的海路,以及与东海各国沟通的记载抄录了个遍,甚至有份楼船图样也抄了一份。老鬼也跟着一艘半买半送的三层楼官船一道去了不其。蔡邕传信的两处也都有了消息,几车书正在去不其的路上。刘政似有什么担忧,总以二月要出海之由催促启程。于是几人拜别了蔡府尊,刘政又惜惜和太史慈话别,相约时时联系,便起程往不其去了。
不几日,一行人已至不其境内。不知是否因两旁护卫的骑士雄壮,还是因进了不其之后官路宽阔平整,蔡邕父女这一路的心情与以往相较,安心了不少,皆挑开了车上遮帘向外打量。只见这不其境内人口甚是稠密,全不似别处破败模样,一路行来,不时便经过一处处村落。奇的是,这些村落大多形似,皆二三十户一村,连那房子的样子都基本一样。年节刚过,本是农闲时分,可村村户户皆甚忙碌,有一村人一起修渠的,有一村人一起修路的。蔡邕便招来刘政询问:“这些都是别处流民吧?这不其县令能使其安身,居功甚伟,不知是何人?”
刘政闻言甚是尴尬,摸了摸头说到:“自前任董县令恢右迁丹阳太守至今,县中并无令长。当下县中诸事,都由不其会议商定。”
蔡邕一怔,片刻后言道:“只怕这董县令升迁,也有你和伏家小子赞画之功吧?你倒说说看,这许多流民,你们都是如何安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