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2)(2 / 3)
二十一
全镇集资购买电视摄录设备的请示文件批下来了,镇政府办公室盖章后,广播站派人拿着文件和收据去各部门、各企业上门收款。郭师傅按照原来商议的办法把收款任务分成两组,他和我负责跑镇上的各家单位,收回的钱款统一交给出纳岳师傅。
为方便出行,刘站长把站里的一辆旧自行车修好后,分配给了我,这意味着我正式成为了镇政府机关招聘的一名工作人员。那个时候镇政府机关干部下乡都是骑自行车,包括镇委一把手程书记。
郭师傅很照顾我,因为他家就住在镇上,且熟悉各单位地址和相关领导,所以收集资款就以他为主,镇郊远一点的单位,才约我作伴一块去。
我连续一个星期跟随郭师傅早晚值机,他教会了我如何操作广播电视转播设备和播控台的播音录制。见我已经能独立上岗了,郭师傅便给我交办了具体工作:接下来的日子由我早晚值机,其他时间去镇党办、政府办、计生办、民政办等部门搜集一些宣传资料,然后把资料分类编辑整理好后,播音录成磁带。待他抽空审听之后,再通过全镇有线广播播放出去,这样逐步把宣传工作开展起来。
交办完我的工作,郭师傅一心一意去到各单位收集资款,一般情况他就不来站里了。
我找到镇党办主任说明来意,他很支持并带我到镇政府院子里转了一圈,熟悉了各个部门,宣传材料也带了一大摞回来,都是政策法规一类,需要向全镇广播宣传的。
早起晚睡成了我的日常,白天我熟悉稿件内容,一遍遍口播录音和反复试听,晚上在值机房看电视听广播,学习播音员的断词断句,再配合抄写字典,辨字辨音。没人培训和引导我,只能“自己教自己”。终于,我以十分钟为一个宣传小专栏,录制完成了三十分钟的广播播音内容。
过了几天,我突然想起了岳师傅吃饭时调侃我的话,就用站里的电话联系了县城里的大哥。我把情况简单说完后,大哥反应很平静,他可能不太了解,乡镇广播站究竟是干什么玩意儿的,乡镇播音员与我今后的前途有多大关系,或许他认为中药厂家大业大,饭碗更可靠一些。为此,大哥只说等有机会来通镇出差,再请站里人吃饭。末了,他语气严肃地教训我说,政府机关都是有学历的人,你文化程度不高,还要加强学习,最好参加函授学习拿个什么文凭,不然混不到头的。他的这一番话点醒了我,我设法联系了在县城上职校的同学,经过一番咨询和权衡,我选择了报名参加成人自考新闻专业。
集资的事情因为镇里有文件,整体收款比较顺利,郭师傅中途约我去过镇郊的几家企业,也都收回来了,总共一万八千多元,都是五百、八百、一千,一家家摊派收取的。郭师傅去省城购买电视摄录设备前,把我的广播宣传录音磁带审听了一遍,他说可以向外播放了,后面保持每三天更换一次播音内容。
通镇主要街道的电线杆上都挂着有线广播,农村从办事处到村组的田边地头,都分布着高音喇叭。第一次播音因为有“通镇广播站”的呼号,听众感到新鲜惊奇,不免“咀嚼回味”一番,总的说来,效果反响还算可以。刘站长下乡回来说,途中遇见镇委程书记了,程书记评价我的嗓音条件不错,但普通话还得练练。得到领导的基本肯定,更增强了我的信心和积极性,我相信只要多播多录多放,播音水平无形之中肯定会有所提高,另外还有听众的积极反馈,可以纠正我自己发现不了的缺陷和毛病。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心是善良的,基层是培养和锻炼人的广阔天地。
学习要有标杆,从中央电视台的薛飞、中央电台的方明到湖北电台的华岳、县电台的何老师(面试的主考官,这些男播音员都是我的免费老师,我是他们看不见的学生,他们的声音在远处召唤,鼓励我努力前行。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是一门技术活,学好这门“手艺”,可能就会搭建起我人生进步的阶梯,明晰我未来的目标。
口播录音的次数多了,我才发现自己有很多地方存在不足,后面的训练就有了针对性,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播音练习和成人自考学习,丰富着我的工作与生活,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随着通镇有线广播节目的规律和定时播出,我不用主动出去收集宣传资料了,镇政府各部门、各办事处、各村以及以一些文学爱好者,自己送稿上门,要求尽快安排播出,我辛苦并快乐着!
郭师傅把摄录设备买回来了,一台摄像机(松下m9、一台录像机(日产、一支采访话筒、一盏摄像灯,还有录像带、灯管、连接线等七七八八的器材,反正带去的钱花了个精光。报账时张师傅(兼会计对有些票据提出了疑问,郭师傅发了一通火,大声吼叫:“你懂行?你自己怎么不去买啊?”最后,刘站长出面把两边压下来了。
郭师傅把摄像机捣鼓了两天,估计会操作了,说可以出去干活了。镇政府每星期都有会议,我在角落举着摄像灯,郭师傅扛着摄像机前后拍摄。会后镇党办主任把新闻稿送来,我先把稿件录好音,郭师傅再用摄像机和录像机剪辑画面,最后进行声音与画面合成,这是相当原始的电视节目编辑办法。我好奇地问他:“当初招聘播音员的通知,是怎么制作播出的呢?”
他得意地说:“只要动脑筋就有办法,买两包烟外加一点礼品,去县电视台找个熟人录制好音像磁带,回来再到镇文化馆借一台录像机,晚上把录像机的信号连接到电视发射机,镇里镇外就都能收看到,只有一个电视频道,大家不看都不行。”他很精明,收取播音员考试报名费,大概也是他的主意,刘站长选对人了。
通镇的第一条电视新闻以插播的形式播出去了,音像效果与现在是无法比拟的。摄像机虽是新的,当时的售价达一万二千多元,但在rb属于低档产品,是家庭游玩和聚会用的,像素很低,画质很差,其次郭师傅还是半瓢水,画面的色温、对焦、稳定性很不专业,造成画面不清晰,色彩不正常。即便如此,收到的反响还是很强烈,作为乡镇一级的观众,能够近距离感受身边熟悉的人上了电视,仿佛是“海市蜃楼”出现在自己面前,颇有新奇感。当天晚上,站里的电话铃声不时响起,都是一些好奇的人在问这个值得好奇的事,当然,也有镇里的干部打来电话,对自己的形象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表示兴奋满意,鼓励再接再厉。郭师傅因此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