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了凡四训》(1 / 2)
有人说: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数,一切都是被上天按排好的剧本,走完一生。无论是一位怎么样伟大的人物,都不敌时间无常一霸。其实,有生就有死,人这一生最大的两个敌人,无非是无聊和痛苦,一切都是为了无聊和痛苦而忙碌而创造,可想到人一生费尽辛劳,最终也得被时间这个洪荒巨兽所吞噬,一下子就会失去行动的动力。
佛家有名教义:“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人终究要归于尘埃,那么功名利禄,爱恨情仇,与死亡相比就显得及为渺小,既然已知是死亡,有人选择出家或入道,只不过一眼便看到了死亡,倒不如寻一方净土,守住欲望,如实修好一颗心,所谓的涅槃重生,只不过是指心已超脱了凡人或陷入名利网,智者明达了一切是非因果,得与失根本就是不值得计较的小事。很少有种类动物能做到人类这么团结而有聪明,有极强的欲望,能够为国家名誉而战,这想来就是他拥有了自己的历史文明。
“缘起理论”是释迦牟尼首创的一种观察、解释主观和客观世界的原则和方法。缘生包含缘灭,即所谓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诸法”统摄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即思维与存在。缘生的“缘”是指产生思维与存在的内外条件或因素。思维因产生它的条件的出现而出现,因产生它的条件的消失而消失;存在也是如此。这一矛盾运动过程共有四个阶段:生、位、异、灭。每一阶段都受一定(主观的、客观的、或主客观同时的条件所制约。事物必然在一定的条件成熟时产生;在条件相对稳定状态中存在;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最后因存在条件的完全破坏而消亡。运动的四个阶段只是运动过程中的质变点;运动在一个阶段与另一个阶段之间,刹那未停,瞬息变易,时刻处于量变的过程中。四阶段有始有终,运动本身无始无终;运动在一个四阶段的结束,又立即在新的条件下开始另一个四阶段的运动。但是,原始佛教的小乘缘起说把这一思想着重用于观察主观世界和生物界,只见“人(我空”(主观世界的生灭矛盾,看不见“法空”(客观世界的生灭矛盾。
以龙树为代表的大乘佛教继承和改善了小乘佛教的缘起说,对小乘佛教只讲主观世界矛盾的偏向加以纠正,并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同时纳入缘起观察圈;不但要看见人空,也要看见法空。个别小乘学派根据缘起说来分析客观事物,认识到“事实上”法空。大乘哲学则从缘起说深入观察事物的本性,直接认识到事物本来在“理论上”就是空。不待分析或法灭之后始见真空;此空即“自性空”、“本来空”。这是大乘缘起说和小乘缘起说的主要区别。基于这一哲学上的区别,大乘和小乘在对待世间(人生问题上也是截然不同的。小乘哲学把世间和涅盘看作根本对立的,主张逃离世间,远循林泉,独善其身,求取涅盘。大乘哲学则认为,世间与涅盘本来一体,原无二致,故主张不离人间而求解脱。同时还强调以身作则,示教利害,帮助社会生产物质财富,提高众生的精神生活。
何谓上天?上天就是一切道的衍生规律,万事的无常变化,因果关系,他是神秘莫测的,既然明白了什么是上天,那么佛家所提倡因果关系论就很明显了,你既然已经生到了世上,那么你就注定会死,在你抵达死亡这一阶段,就会出现无常的变化,产生一系列的因果,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人的每一刻几乎都在成长,经历的事情不同,成长的大小也就不同,所获得的智慧也就不同。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活着被很多人强加给了我们不必要的意识,他们总是想让我们活成他们眼中的我们,故尔给我们阐述各种道理,让我们获得更多的生存技能,在这些意识融入我们自己的意识之中,这些意识和我们原有的意识不断的做斗争,经历了哪些事,发现谁的意识对你就会和任何这种意识,这使得我们痛苦不堪,如果时间是金钱的话,这无疑是消耗自己的生命。知识是无穷的,你即便穷其一身,也无法学尽前人的智慧,你捧着一本圣哲的古籍苦苦钻研,为的是追寻真理的光明;真理的光明还远在天边,你已经盲去了自己的眼睛。我宁愿消受眼皮上的供养,把美人的妙目姿情鉴赏,那脉脉含情的夺人光艳,可以扫去我眼中的雾障。学问就像是高悬中天的日轮,愚妄的肉眼不能测度它的高深;孜孜不倦的腐儒白首穷年,还不是从前人书本里掇拾些片爪寸鳞?那些自命不凡的文人学士,替每一颗星球取下一个名字;可是在众星吐辉的夜里,灿烂的星光一样会照射到无知的俗子。过分的博学无非浪博虚声;每一个教父都会替孩子题名。
在机缘巧合下接触了一部古籍《了凡四训》,我之前看过《天局》,小说里面的混沌与上天下棋,甘愿以身为子,被混沌死不足惜,胜天半子的气魄所折服。这就是为了自己的信仰,甘愿与天争命,哪怕身死魂消,其浩然精神足以贯彻天地:
“鸡将啼,天空东方一颗大星雪亮。浑沌劫材已尽,蚊帐中人恰恰多他一个。大师们一起伸长脖颈,恨不得变作棋子跳入棋盘。然而望眼欲穿,终于不能替浑沌找出一一个劫材。一局好棋,眼看输在这个劫上。满桌长吁短叹,皆为半子之负嗟惜。浑沌呆若木鸡,一掬热泪滚滚而下。
列位棋祖转向浑沌,目光沉沉。浑沌黑袄黑裤,宛如一颗黑棋子。祖师们伸手指定浑沌,神情庄严地道:“你去!你做劫材!浑沌巍巍站起。霎时屋内外寂静,空气凝结。浑沌一腔慷慨,壮气浩然。推金山,倒玉柱,浑沌长跪于地。
“罢,浑沌舍啦!”
蚊帐中人幽幽叹息:“只白臂徐徐缩回,再不复出。”
……
即便命数由天定,但人的人格也能影响命数。楚霸王项羽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勇武盖世,在农民起义军陈胜,吴广起义反抗暴秦,项羽与叔父起义响应,以破釜沉舟的勇略打败秦军,消灭了秦军主力后,即率诸侯军向关中挺进,行至函谷关,发现有兵守关。
项羽军无法通过,又听说刘邦已经攻破咸阳,项羽大怒,派当阳君攻破函谷关,四十万大军驻扎于新丰鸿门,刘邦军十万驻扎灞上。刘邦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并且用子婴为相,珍宝全部占有。范增也告诉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财好色,入关后却不取财物女人,志向不小,应该趁早杀了他。
项羽叔父项伯与刘邦手下的张良关系友好,连夜前往刘邦军见张良,想要劝张良逃走,却反被张良拉拢。项伯回来后告诉项羽,刘邦攻破咸阳有大功,如果进攻他是不义之举,项羽表示赞同。
刘邦第二天率领一百多骑兵来见项羽,范增暗示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羽为人不忍,默然不应。于是,范增让项庄于席间舞剑,伺机刺杀刘邦,而项伯也拔剑起舞,挡住项庄。张良见状,至军门找樊哙前来。樊哙强行进帐,对项羽进行一番了说辞,项羽无言以对。于是刘邦伺机逃脱。他留张良将白璧玉斗献给项羽和范增,自己以上厕所为由,扔下车骑,只带樊哙、夏侯婴等人从郦山道逃回霸上。项羽接受了白璧放在桌上,而范增却将玉斗摔在地上拔剑砍破,叹道:“夺项羽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