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五章 画像(3 / 5)
托尔斯泰现在的思想高度一直在提升,不仅像此前提到的已经不再迷信宗教,开始独立思考一些问题;也不再局限于批判社会,甚至已经开始自我批评。
对于一个7多岁的老人来说很不容易的,毕竟活了这么大岁数,思维框架大部分人早就固化。
沙皇曾因托翁一些的晚年作品想要把他监禁或者流放,好在没有实行。
一来是因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有过先例,被沙皇政府流放了那么多年,早就引起社会愤慨;二来托尔斯泰确实家境好,出身贵族,不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几乎终身穷困潦倒;而且托尔斯泰已经成名,沙皇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不太敢动他。
只不过因为他的名作《复活》,沙皇政府联合东正教教会批判他反对上帝、不信来世,于191年以至圣宗教院的名义革除了他的教籍。这个决定引起了全俄的抗议,托尔斯泰却处之泰然,即便很大程度上因此让他错过诺贝尔文学奖也并没有后悔。
而且他紧接着又写文章批判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还意识到俄国农奴制度荼毒之大,想让沙皇废除土地私有制,把土地尽可能给农民。
这么一看,托尔斯泰真的就比较好沟通了。
李谕还记得历史上爱因斯坦与泰戈尔有过会晤,但是两人的见面并不愉快。
爱因斯坦是一个顶级的物理学家,但泰戈尔不仅是个诗人,还是个虔诚的教徒。
两人的对话基本就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碰撞。
从对话记录看,泰戈尔一直在宣扬意识的作用以及如果没有人,世界就没有真和美之类的东西。
而爱因斯坦作为一个科学家,当然认为人的存在与否,无法影响到这个宇宙之间真理的正确性。
不过他倒并不想说服泰戈尔,从结果看,也确实说服不了,于是只是表示坚持各自的坚持。
好在托尔斯泰已经不信上帝,这就能大大解脱思想束缚,也能与李谕这种搞科学的人沟通。
不然在许多此时期人的眼中,什么问题都能被解读成“上帝已经设计好,只不过人类太愚蠢意识不到”。
很多科学家也承认人类认知还不够,但并不认为这就是愚蠢,而是更应该努力探索,而且科学家心中也有所谓的“上帝”,但这个上帝是自然,是宇宙本身。
总之观念这种东西确实差异过大,就会变成鸡同鸭讲。
托尔斯泰说:“你的作品也很深刻,可叹我并不能读懂。”
李谕明白他说的是那些数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