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个班,问道保真,重在内修(1 / 1)
人一生有三万多天,又有三千愁丝;一年有三百多天,一月有三十天;一天又有早中晚,我的意思是得干点啥。
开个班,问道保真,重在内修。先别论别人参与与否,自此以后翻过两界山和之前就要挥手告别了。爱我的人,自然爱我。第一篇便是要学会看透事物本质真相的临在状态。
比如你看到一个姑娘打扮的很精致,你只能说她此刻是美的。再比如你又看到这位姑娘衣服上有污渍,你又会觉的她邋遢。但当你得知这位姑娘衣服上的污渍是帮一位老奶奶推车通过马路时留下的,你会不会觉得姑娘品德好从而由好感上升为敬仰。姑娘还是你眼前的姑娘,可心境却转了三次。
事物有正面反面,甚至不正不反面。看待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有差异。假如你能守住本心,在看见这些外表的时候,能够不被这些外表假象所迷惑,能够认识到看到的相并不是真实的相,那么就可以达到如来的境地了,此刻你就是一个觉悟者。
同样眼睛能看到的物质,耳朵能听到的声音,执着了就可能会迷惑心智使人偏离原先的轨道。
举例来说:同龄人在学生时代上了理想的大学,毕业又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又很快找到自己心仪的伴侣步入婚姻的殿堂。你呢一次又一次跪拜在佛像前,求佛陀给你一次上好大学的机会,求佛陀给你一份像样的工作,求佛陀给你一段姻缘。执着于一座泥像,而不向内探索;好高骛远放不下执念、不去改变,只会与预期越走越远。心若顿悟,放下执念;奋发图强力争上游,有望离苦得乐获得名利场上的成功。
一个人若过分执着于自我、执着于对他人的偏见和看法、执着于他人的看法、执着于寿命永昌,总是执着于这种相,那就不是菩萨所为,就称不上是一个开悟的人,一个觉悟者。所以第一篇讲的应该是学会关闭感观之门,尊重客观规律,考虑事情时去掉主观臆断。
我们不妨大胆的猜测。与其说这个世界已存在了千年万年,不如换种心态理解。当我的到来这个世界才变得如此的真实,我生我眼中的世界也随之而来,我灭我眼中的世界也随之消亡。假借这躯体在世间走一遭,随着肢体的老去的时间里你会少了很多不安很多焦虑。因为关于以后的每过完的一个今天都是未来日子里最年轻的一天。
一切肉眼可见的人物事,都是由我们内在认知投影出来的。而且人应该穷极一生去探讨和挖掘自己,借假修真不被假象迷惑。不然百年之后当伴随着你的躯体逐渐老去。代表你灵魂的你又不懂得书写记录,这一生的经验得不到继承岂不是一大憾事。
怎么样如能这样思考,那么就不难理解:“生活本无味,需要你调味”、“山河浩瀚,宇宙浪漫,值得一看”这样的观点。同样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相互识别,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会相互欣赏,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成为知己好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想要什么样的好朋友,你得先活成什么样的人。这样一来你再假借“菩萨”之名、“如来”之名,岂不是达到某种高深境界的一种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