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心的距离(1 / 2)
很多时候,决定可能比实践更重要。
当人们局限于某个圈子中,为待遇不公而愤慨、为强势压迫而不惯、为责任风险而惊恐……
或者人们为某件事而紧张万分的时候,他可能想像不到造成这种困局的根源在于最初的决定,而不是后来的实践。
但是,人的一生,难免会作出各种决定。到底什么决定才是对的,什么决定会带来美好的结局?可能没有人能够确定。
就像人们始终无法预测命运和未来的结局。
但这并不是说就一定无法预料。人在作出一个重大决定或选择之时,总会左右思量、举棋不定。最后作出一个看似充满积极和意志的决定。
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真正最正确的念头,在于脑海中一闪而过的本能直觉。
是抗拒还是接受,也许在一瞬间就已产生。
就像一个人在进入某个工作环境时,是对陌生和恐惧、焦虑?还是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这是一念之间的感觉,而非经过深思熟虑的。但恰恰就是这种本能地直觉,才最有预见性。
某君,曾经历经十几份工作,却没有一份做得长久,最久也不超过一年。每一份工作,皆是因为从开始都结束都极不适应而放弃。
而在某次人才招聘会上,仅仅是对前来招聘的中年女经理有一种母性的亲切感,而选择进入那家公司。结果一做就是五年。后来还是因为外界因素才离开那家公司。
由此可见,相比于依靠意志和挣扎作出的选择,本能地直觉还是起决定作用的。
但是,还有一种比较特殊和典型的情况。
就是一开始是抗拒的,后来慢慢适应了,甚至还产生了喜欢和依赖的情感。像这种由恨生爱的例子,不同于普通的习惯。一般的习惯,或许只是人们无奈的感慨、抑或是俗套的回应。所以还是比较特殊的。
之所以说是典型,是因为身在其中的人,因为对某种环境或事件的依赖、喜爱,早已忘却了最初的抗拒之心。所以这种情况并非少见,而只是因为忘却显得特殊。
抗拒与适应,这本是常见不过地生存处世之道,无可厚非。但是,当一个人赖以生存的环境,遇到了突如其来的重大变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会是一次无情而巨大的打击。可能因此又变得突然陌生、迷失困惑、甚至无法自拔。
但是,能因为遭受重大打击,而怨天尤人于曾经作出的决定,想要离开重新寻找另一个环境吗?
这也并非全属消极之举。至少比囿于一隅的无法自拔要明智。因为这也是一种跳跃思维,能暂时跳出思维的死胡同,把扩散的负面效应收缩于一点——起始之点。
但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来转移情绪中的负面因素,并非事物的根本。
根本在于:在同一时间和空间,通过内心的转移来获取安宁和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