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2 / 5)
陈默走了走着,来到山坡上。
他停下。
他望着远方的风景。
远方有花、有树、有河流、有庄稼,有人。
他的眼睛虽然在看,但心却已飘远。
他在回忆,他在思考。
如何才能回答赤松子的问题。
许久,陈默道:“据我所知,这两句话虽然都达到很高深的境界,却未见本心。”
赤松子道:“愿闻其详。”
陈默一边思索一边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轻拂拭,勿使惹尘埃’,此言是一个名叫神秀的高人所作,菩提树代表智慧,明镜台代表修行,尘埃则代表红尘俗世,若想保持智慧,进行修行,就必须将红尘排除在外!”
赤松子有些讶异,道:“听阁下解读,此神秀却颇符合道家天宗宗旨。”
陈默笑了笑,继续道:“后一句则是慧能所作,他的意思是世上一切皆无,又何必在意身是在红尘中,还是在红尘外呢?”
赤松子不由叹息道:“慧能似颇符合人宗宗旨。”略作停顿道:“无论慧能也好,神秀也罢,虽然颇符合人宗与天宗,但又差别不小。”
陈默平静道:‘这两人有一个共同的师傅,此人叫弘忍!弘忍对于两人话语,也都给出了定论。’
“什么定论?”
“他给神秀的定论是未见本心,而给慧能的定论,也是未见本心。”
“为何?”
陈默苦笑道:“前者修行是将自身与天地隔绝在外,只求自我自在,故而被他视作小道。后者则认为世上一切皆无,弘忍看来虽然比前者神秀要高明一些,仍旧未见本心,然最后他将自身衣钵传授给了慧能。”
略作停顿道:“这位弘忍大师的衣钵其实也不过八个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陈默思考良久,才将坛经上所述之事回忆起来。可陈默却并无太多领悟,毕竟他不修佛,也不修道,他只是世俗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