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木匠做桶(1 / 1)
中秋一过,秋粮收割临近尾声。伙计陆续返回,谪仙烧坊进入开秤收粮阶段。
立窖后,两间作坊要同时开酿,王秉正把伙计重新编组,以老带新,开始打扫烧坊内外环境,清洗器具,做立窖的准备。
他跟左钧商量,新生产季,王法天不再每天读半天书,而是要带着一队人,盯住一间作坊,尽可能多地参与到酿酒的全流程中,尽快成为能独当一面的酿酒师傅。
秋粮收储比预想更好。立窖前,当地的苞谷、高粱和糯高粱的收储已超过五百石。仅曹家富从梓潼送来第一批就是清一色的糯红品种,数量也有二百多石。
重阳。立窖。两个作坊同时开锅蒸粮,每天消耗的酒粮多达十数石。原来的发酵池已满足不了日渐增加的酿酒需求,用桑木做桶代替发酵池的想法,再次在王秉正心中活泛起来。
当地人家中,都有一种叫皇桶的大木器,用来储物盛粮。王秉正想依皇桶样式,做一批更大更深的桑木桶来发酵酒醅。他要在木桶下装上木轮,这样装粮出糟,都会方便许多。
他找到铜牟最大的木工作坊,为自己定制想象中的大皇桶。做皇桶对当地木匠来说,只算普通活计,可听说要用桑木来制,木匠师傅就很犹豫。
原来,老桑之木特别柔韧且多树瘤,开锯、用斧和刨光,都较常用的松柏木难度大,做起来费工费时。
“费工费时,可在价钱上找补嘛!”弄清木匠的顾虑,王秉正给出解决方案。
“我们做个三尺高、三尺阔的皇桶,含木材一般要价是银一两。你用桑木做,能给啥样价?”木匠问。
“你给我做四尺半高、六尺阔,我直接给三两银一个。但桶板必须用一寸厚的桑木,下面底板销条上,得安上半尺阔的木轮。”王秉正粗算一下,大方报价。
三两银子一个桶,这个价对木匠来说太有诱惑力:“先按你的要求试做一个看。如果行,再接这活。”他暂时答应下了王秉正。
在当地蚕农眼里,淘汰的老桑木连好柴火都算不上,木匠没花多少钱,就从镇子附近蚕农那里买来一大车上好的干桑木。改板、清面、钻孔、打销,围成上大下小的桶壁。用青篾绾成桶箍,倒过来再箍了三道,然后把拼锯好的桶底板铺上销牢,用干锯末把边缝扎实。
木匠严格按照王秉正要求的尺寸,做好后的大桶,一人竟无法自如搬动,要两三个人一起动手,才能安放。让人挑水做了防漏检测,四十挑水,连木桶的一半都未装到。除了桶身过大之外,木匠还面临着另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安装木轮。
这个过程中,王秉正三天两头都会抽空跑一趟木匠铺。看到做出的样桶,连他自己都被吓了一跳。
与木匠商量,王秉正决定把木桶口径缩小一尺,保留五尺内径。直接在桶上装轮的计划也调整为加一个青杠木桶底座,将木轮装在底座下。方案变更了,但木匠提出,价格不能变,还是要三两银子一只。王秉正应了,并按照这种新定的尺寸,一次性要了二十只。
两间作坊四口锅,原来的发酵池只半个月工夫就已全部装满。此时,最早发酵的酒醅还未发酵成熟,不能挖醅蒸酒。王秉正只得把火歇了,一边催着木匠加快做桶,一边等着酒醅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