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2(2 / 3)
但这话不能直接跟小刘说,要说也得一起去拜访之后再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尽管不抱多大希望,但张海强走进宽城机床厂大门的时候,还是给自己鼓了鼓劲,做不做的成是一回事,自己该怎么做是另一回事。
想起一年多前刚开始跑业务,在客户的门口自己心跳加速两腿发软的情景,张海强由衷的感到自己的进步,现在他总是能自信满满的面对客户,再也不会畏手畏脚紧张的说话都不利索了。
小刘显然多次来过这个厂子,跟技术上负责电气的工程师很熟。电气工程师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态度和蔼。听小刘介绍这个看着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是他公司的领导,诧异之下连连打量张海强。
张海强早就习惯了这种不信任的眼光,他热情的笑着说:“刘工多次跟我提起咱们厂,非常看好咱厂的潜力,也多次安排我过来看看,所以今天我俩专程过来拜访一下。”
电气工程师王工笑了,说:“张经理这么年轻,真是年轻有为。”
张海强听过无数次这样的话,知道该怎么回答,笑着说:“我这个经理只是名片上这么印的而已,私人企业有今天没明日,哪能跟王工你们这样的国企比啊,旱涝保丰收,退休了还有退休金。可惜我没机会进国企,要不然我也不在我们这种私企里混。”
作为国企职工,收入不如私企这是谁都知道的。所以很多国企部门负责人出于内心似有似无的嫉妒,在跟私企合作的时候往往刻意刁难,张海强跟国企打交道的时间不短了,明白他们的心理,总是用他们的长处来对比自己的短处,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这样容易拉近跟他们的距离。
王工显然对他的说法也很受用,宽城这个地方收入不高,机床厂的效益算不上很好,这都21年了,工资也不过是一千三四,近二十年的辛苦工作,换来这样的回报,早就让他心里极不平衡了。
随口聊了几句无关痛痒的话,王工主动说:“今天我们孙总在家,要不你俩过去跟孙总聊聊?”他知道自己没有拍板的权力,往常是不会主动把人往孙总那里带的,但今天这个小伙子虽然年轻,好歹也是个经理,说话也好听,他就打算给个面子了。
“那挺好,不过还得麻烦王工带我们过去,你不去孙总肯定几句话就把我打发了。”张海强笑着说。
王工痛快的答应了。
孙总显然跟王工关系不错。这也很容易理解,国营企业技术部门的负责人,肯定得跟分管副总关系近,不然要么位置不保,要么小鞋不断。
孙总是个五十岁左右的矮胖子,留着目前不常见的八字胡,头发梳理的油光锃亮,身上的t恤一看就是高档货,皮鞋光亮西裤笔直。在他面前,别说穿着工作服的王工,就连洛州来的张海强和小刘,也都像是农村人似的有些土气。
握手的时候孙总上下打量了一下张海强,要不是王工介绍,他绝不会想到这个跟自己孩子差不多年纪的小孩竟然是金石公司的销售副总。不过也好理解,私营企业,想让谁干就让谁干,不管什么资历还是背景。
孙总听完了张海强的介绍,笑着说:“台远这个牌子我听说过,南方很多小机床厂都在用。前段时间去福建和浙江,听他们说起过。”
孙总听说过台远品牌,这对张海强来说就是个利好的消息,省的还要浪费口舌多做宣传。他笑着说:“还是孙总见多识广,我虽然做这个牌子,但江浙那边具体哪个机床厂用,我还真不清楚。”福建浙江的客户都是当地经销商做进去的,张海强不可能掌握第一手资料。
孙总嘴角一撇,说:“南方那些小厂的水平太差,他们用的牌子档次都不行。”这句话连台远也包括在内了。
张海强装作没听出来,只是笑着说:“孙总可别小看南方的这些小厂啊,美的,格力,容声可都是这么慢慢起来的。”
孙总依然一脸的不屑,说:“那是轻工业,是民品,重工业他们不行。。。”然后滔滔不绝的说起以前接触过南方生产的重型设备是如何的差劲。
在机床这样的重工行业,北方企业向来是看不起南方企业的。中国早期的几个大的重工业基地,明显是北方的多于南方。沈阳,qqhe,济南,太原,宝鸡这几个城市的机床行业都是国内的佼佼者。而南方的重工业基地多集中在西南,重庆,昆明算是榜上有名。福建和浙江因为战备原因,根本不会布置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型企业。虽然近年这两地的私营机床企业发展迅速,但在孙总这样的正规军眼里,依然是不成规模的游击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