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以建筑的角度去谈中国的文化与情感(1 / 4)
千年的土百年的砖,比起当代建筑,我还是更喜欢以传统营造方式修建的建筑。因为在我看来,所有的建筑都应该是随着岁月的沉淀愈发显得厚重,而不是逐渐走向破败衰亡。
当代建筑里有这样的建筑吗,其实有,比如西村大院,比如安腾四部曲,但也只是特例,在这个大拆大建的时代里,它们并不具有代表性。
更多的建筑成为了鸟笼一样的存在,并且密集程度令人咋舌,是吧,我们便是那群被关在鸟笼里的鸟儿,每天都在为那一处短暂的栖身之所而疲于奔命,以为那是情感的寄托,是我们最终的归宿。却没有想过,百年之后它可能只剩下一片废墟。
而我们毕生追求的东西又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一个笼子吗,不是的,是作为人存在的意义。
鸟儿是自由的,而建筑也不应该成为类似于囚笼一样的存在。它在除了商品价值这一属性之外,还应该被赋予更重要的意义,比如成为我们存在过的证明,或者作为历史与文化的载体。
至于现在所谓的城市化进程,不过只是一场资本游戏,是吧,毕竟早在明朝时期我们的城市化进程就已经结束。
事实上现在所谓的城市化,其实在西方国度早已有过,他们试图去改造这个世界,最后又以失败告终。
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平衡被打破了,这是必然的结果。
而经济高速增长背后所失去的那些东西,往往又需要花更大的代价去找回,比如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传统文化的缺失以及人文精神的缺失。
现在的中国变得很奇怪,但凡遇到美好的事物都会盲目去跟风,直到烂大街为止,全然忘记了应该尊重什么,敬畏什么。
是吧,比如现在这些冰冷的城市,我们都以为世界都跟我们一样,其实只有我们变成了现在这样。
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是文化的极度自卑。
而我想说的是,虽然西方文化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不意味着我们什么都要去学。
就像现在的英语,说破天它也只能是一门语言,而作为语言来说,它与我们的母语是没有可比性的,我的意思是,它比不上我们的语言,无论是难易程度、趣味性,还是关于情感的表达。
是吧,但凡代表着中国文化精神内核的词语,都是不能翻译成外国语言的,比如缘分二字,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你在英语里面能够找到同时代表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词汇吗,找不到的。
我们的自有文化并不落后,中国从古至今被灭国两次,一次是元朝,一次是清朝,为什么我们到现在还是中国人?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文化优于外国文化,我们有着一套已经非常完善的文化体系。比如我们的中医学,我们的气象学,就连被视为迷信的命理学里也囊括了西方的自然地理科学。
是吧,你无法反驳这个观点,就像中医,你别说癌症,它里边儿连个细胞的概念都没有,却同样能够治病,并且还不伤元气。
靠的是啥,难道真是巫术?
中国上下五千年啊,有哪个国家能够与之相比?个中因果又是否有人去思考过?
事实上在不进入我们自有文化的前提下,任何统治者都无法统治我们这个国家,因为一旦他们进入了我们的自有文化,最后必将成为了我们之中的一部分,元朝清朝皆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