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章,乡亲,亲情(1 / 3)
董卓经常研究大汉朝历史,对刘邦和项羽比较了解。虽说项羽是败者,可董卓还是敬重他,认为他和自己一样憨厚老实。他觉得刘邦太奸诈,最让他鄙视的是,当项羽把刘邦的父亲绑在阵前威胁时,刘邦竟然泰然处之,告诉项羽,自己无所谓,父亲任杀任刮任煮随便。凭着这样的话,董卓非常鄙视刘邦。当然了,他对项羽的这个做法也很反感,两军交战,没有必要牵扯到家人。
迁都长安后,刘邦和项羽的这个桥段在董卓的心中加深了,时不时想起母亲的安危。十八路诸侯,那一路诸侯都有可能偷袭临洮,轻而易举将母亲拿下,然后押到阵前,像项羽威胁刘邦那样。一想到这里他不寒而栗。刘邦说出的那些话他万万说不出口,自己宁可死去,也不能让母亲受委屈。
董卓很想亲自到临洮接母亲,可初在长安建都,人心不稳,很多事急需办理,更为重要的是十八路诸侯时刻虎视眈眈,趁机做乱。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他不能离开长安。他两次派人去临洮接母亲,都被母亲拒绝。
初春,董卓的原配夫人去世了。董卓以大局为重,没能回家乡奔丧。局势如此严重,他万万不敢离开。一旦离开难说不发生重大意外事件。他知道家乡的风俗,那就是媳妇和婆婆的关系非常重要。媳妇孝敬婆婆,伺候婆婆,也可以说媳妇和婆婆相依为命。一旦媳妇走在前面,对婆婆打击很大,犹如失去左膀右臂。
在这样的情况下,董卓认为把母亲接到长安的胜算较大,为了万无一失,他谎称自己病重,派亲信带领大队人马赶往临洮。
董卓急切地想见母亲还有另一原因。原配妻子去世,他要迎娶一位正房夫人,入选的就是蝶太妃和洮公主。董卓对这两位寡妇一视同仁,一样的钟情,不分上下,可正房夫人只能选一人。更重要的这样的事自己不能定夺,决定权在母亲,只要母亲认定,就算自己不喜欢也是要迎娶。这是家乡的风俗。当然了,董卓多年在外,他可以不遵守家乡的风俗,擅自做主,可他是出了名的大孝子,他不想违背母亲的意愿。
前往临洮的大队人马启程一月多,就有探哨策马赶到长安,报告好消息:董老夫人已启程,一月内可到达长安。董卓大喜,加紧张罗布置母亲的居室。
探哨一天三次飞马到董府,汇报董老夫人的行程,董卓日夜盼望母亲的到来。
这一天终于到来。太阳从地平线升起不久,董卓带领家族成员,亲朋好友,凉州军团的高级将领,上百的临洮乡亲,还有彩舆锦旗,鼓乐仪仗,浩浩荡荡走过长安城的大道,出了城门,又前行十里路,这才列成两队站立路两旁,恭候董老夫人到来。
探哨隔一个时辰飞马向董卓汇报一次。
大路尽头终于出现情况。最先出现的是百名轻骑,随后行走的是仆人婢女,然后是几辆马车,其中比较华贵的马车里坐着董老夫人。
两队人马走近。董卓最先跪在地上,他身后的人齐刷刷跪倒在地。
大道铺有红地毯。来自临洮的车马在红地毯前停下。仆人婢女走近华贵的车辆,站成两排,恭请老夫人下车。贴身婢女走进车门,双手掀起门帘。
董老夫人由两个婢女的搀扶,走出车门下了车。她八十九岁了,柱着拐杖,巍颤颤地站立在红地毯。她身穿着临洮朵咱族服饰,满头的银发,庄重慈祥。她一眼看见跪地的儿子,满脸的诧异,脱口道:“我的娃,你匝舌根(说谎话)。”
董卓有点慌乱,很快镇静地说善意的谎言:“阿妈,我真的病了,是太医治好的,这里有天下最好的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