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赴考(二)(1 / 3)
翌日卯正,吃过早饭后,住在林海酒楼的考生陆陆续续地出门朝明新学府走去,路程不远,就在酒楼右手边往前走。
明新学府是官府开办的最高学府,占地面积广,学生人数多,夫子资历高,吸引了庆州不少的学子入学。
同时,它也兼备着科举考试场地的职责,负责岁试,科试以及乡试。
城里时有贡院的,不过建得小,那时候没考虑到后来会有这么多考生。等想要扩建时,又由于周围的地盘都被明新学府占了。
“哎呀娘,您就放心吧,儿子我呀肯定考得好好的,然后拿个秀才回来。”张长乐轻轻拍着母亲的手,无奈地安慰着。
卫清漪没好气地嗔他一眼,抽出手拍了自家儿子手背一下,却是笑道:“就知道贫嘴,要是落榜了,看我不打你。”
“哈哈,那您要失望喽,我必上榜。”张长乐放下手,乖乖地站好,嘿嘿一笑。
姜如和父亲也在旁边对我又是期许又是宽慰了一阵,然后父亲不禁慨叹:“你们现在挺好了,想当年我参加岁试的时候还得自己准备笔墨,而且两天时间都要挤在那个考场小屋子里,难受不说,睡也睡不好。”
姜姨在旁边掩嘴轻笑,而后牵起我的手捏了捏,语气也带着追忆,“是啊,而且那时候去参加科举的大多都已是弱冠之年。像你们这般小小年纪就去参考的,都是神童呢。”
我眨了眨眼,看着父亲好奇道:“父亲,听这话怎么感觉你和姜姨是来自同一个地方,可我们的家乡不是巴蜀吗,而姜姨的是……”
父亲闻言和姜如相视一眼,脸上都有惊讶,但前者还是回答道:“其实,我生长在林朝那边,然后来到庆州定居。但我们祖上的确是巴蜀人。”
我恍然地点头,原来是这样。
这两年父亲和自己讲了些以前的事情,不过对巴蜀几乎不提,甚至不曾说过家住在哪。
就像故事评书里,只有人物,情节,但没有地点。
“大家集合,准备出发了。”王教谕嘱咐一声。
于是我和张长乐向长辈们告别,怀揣着自信向明新学府走去。
到了学府门前,正值大批考生进入,官府派来的衙役维持着秩序。
一令一人,确认身份。
这是来时的路上王教谕与我们说的,意思是一名考生对应一张身份牌,衙役验明身份的时候还会随机询问姓名,籍贯,所在学府等等信息来辨别真假。
“你们且安心应考,切莫心急。我们三人就在外面等候,然后接你们回酒楼。”杨教谕向我们说了最后一句。
很快,我们十二人顺利进入了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