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六问帖(1 / 8)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书海阁全拼)找到回家的路!
杨、谢两位新上任的内侍郎“不合”的风声起先只在集贤阁内部口耳相传,后渐扩至六部九府,直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导致两人“不合”的缘由也自然随之传开。
与此同时,也不知哪来的传言,曰朝中官位空缺,朝廷欲在寿宁节前后加开恩考。
何为恩考?弥补大考不足的临时选官之制也,是为朝廷加恩士人学子之举,与大考的严苛不同,更重德行名声,孝廉与策论并举,择之不足十数。
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文人士族群情澎湃,无数“有志之士”群集盛京城,不足一月,京城各大客栈便人满为患,赛诗会、赏墨宴、秋游集频出,茶馆、诗社、学会……处处皆闻高谈阔论,以期就此博个好风头,若刚好有贵人看重,连自荐门槛都省了,几场私宴下来,便能雀踏梧桐,摇身一变成了谁家门下臣。
至于其中到底几分忧社稷,几分博美名,却是不知了。
众人所谈为何?自然是近来热闹。热闹者何?能引得两位内侍郎争吵不休的“前六皇子丧葬之仪”是也。
言曰:吾等非是妄议朝政,乃辩礼也,此雅事耳。
季景西百忙之中抽空听了两回转述,听完,问其感受,答曰:不如看账本。
话传至杨缱耳里,险些让她喷出一声笑来。
秋收农忙之后便该轮到赋税,季景西自打上回顶替老岳父代表户部议事后,杨霖便顺势将户部交托至他手。景西受宠若惊,后才明白岳丈实乃老奸巨猾——这甩手掌柜当得真是时候啊,早不交晚不交,快秋收了才交……
他初初接手,应接不暇,又赶上收赋,看账本看到头晕眼花不说,还要应付雪片般飞来的各地督办情况,此外还得拉着队伍跑遍京畿周遭亲自视察,几日下来,好不容易被杨缱养出来的那点肉就掉了个光,整个人累到灵魂出窍,别说点评什么论礼,连季琅都早被他忘到了九霄云外。
临安郡王惯会做决策者,早年在漠北也多与军务为伴,于庶务方面实乃生疏,如今却不得不与之死磕。好在他态度谦逊,敏而好学,很快便凭本事得了户部上下敬重。少了使绊子之人,政务便顺畅许多,然户部就这么大,人人忙得飞起,实在无余力为郡王爷多分忧,无奈之下,季景西开始抓壮丁。
最属意者当为杨家绪丰,趁这位二舅兄还没调入太府,他二话不说一纸调令把人借到了身边,完全无视人正新婚燕尔,还没出婚假。
第二位被抓壮丁者为河间尹氏尹岚,尹崇的亲弟弟,一个一手抓了尹家阖族族务的猛人。季景西给这位岚二公子随便按了个编外员外郎之职就把人弄到了户部,可怜尹岚直到上任还在懵着,不明白向来低调的自己是怎么被临安郡王扒拉出来的,尹家上下也是齐水儿的懵,以为尹岚得罪了人,尹崇更是拜托妻子出面频频拜见杨缱,可依旧没打听出缘由来。
殊不知荐人的罪魁祸首——对河间尹氏如数家珍的尘世子已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有两位世家子打头阵,之后再见临安郡王抓壮丁已是见怪不怪。对方踩着制度的底线左右横跳,给的要么是临时虚职,要么干脆只提借调,人数不多,五六之数,不拘世族寒门亦或勋贵,八竿子打不着的规律,政敌抓不住他的把柄,又有徐衿在吏部为他处理首尾,一番胡闹下来,还真拉出了个助手小队,大大减少了郡王爷累死案牍的可能性。
正所谓上了临安郡王的船就没有下来的道理,这些人不管情不情愿的,最后倒是都成了季景西的班底,此为后话。
花开两表,说回京城的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