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以死明志”(1 / 6)
醉云阁不欢而散后,杨家针对朝堂上的风波也开始了正式反击。
他们当然不会上赶着反驳尹精的奏本,在老皇帝没有明确态度之前,主动跳出来为杨缱说话反而坐实了她与此事有关。在此事上,杨家既被动又主动,被动的是杨缱的确伤了楚王,这就注定了他们无法彻底放开手脚,主动的是季珏居然先一步找上门澄清自己——且不论他这样做究竟是想卖好还是有所顾忌,但至少能看出眼下他并不打算说出真相。
这么一来便好办多了。正如景西所言,应付尹精最好的法子就是无视,继而转移视线,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时间长了自然会随风而散。听起来颇有些消极,但却正是杨家人想要的结果。
于是杨绪尘大笔一挥,将重点圈在了眼下的朝堂上更受关注的两件事上——宰辅之争,与北境之乱。
当苏家两房的分家之乱终于尘埃落定,以苏怀远所领的忠国公府终于从苏家分离出去单立门户,另添两位宰辅的提议又一次出现在了某次朝议上。而这一次,老皇帝终于不再沉默,而是开始试探群臣。
他一松口,朝堂上的举荐之声立即络绎不绝,最终在三个人选上争执不下,一为定国公越进,二为时任太常寺卿的顾氏家主顾敬,第三个则是工部尚书贺怀溪。
后二者被推选出来并不出人意料,一个是资历足够的老臣兼康王岳丈,一个是同样兢兢业业多年的楚王未来岳丈,这两人谁做宰辅,至少资格都是够的。反而是吏部尚书越进被推举为相令许多人意想不到。
越进自己也明白,作为打破朝堂平衡的新鲜血液,不少人对越家的期待极高,明面上,越家几乎和任何人都无利益瓜葛,推他出来分权简直是最佳人选。可越氏年初才重入政局,脚跟都还没稳,先是宗子被委任中书舍人,后嫡女又进宫成了宁嫔,木秀云林风必摧之,虽对姑苏越而言重返盛京就是为了重拾当年辉煌,然经历过厉王之乱、三皇子下台的越进却远没有了昔日的决断——他既不想被赶鸭子上架结仇三个老宰辅,又不想错过这一难得的好机会——于是只能选择求助越家的老祖宗,深宫里的越太后。
打着探望姑母的名号来到慈凤殿,越进禀明来意后便不敢多言,只安静等着越太后发话。后者定定望着眼前的亲侄子,半晌才道,“你怎么就确定自己只要应下,就一定能上位?”
越进:……啊?
越太后简直要被自己这个侄子蠢笑了,“哀家问你,你怎么就敢确定五宰辅一事能成?皇上拍板了?杨霖、陆鸿、苏怀远同意了?”
“这……”越进被问得怀疑自我,“朝会之上,皇上亲口问有何人选举荐……”
“皇帝只是问问,你就信了?”越太后听得直摇头,“子晋,你还是不够了解皇帝的心思。哀家再问你,朝会之上,那三位相公是何反应?”
越进蹙眉回想半晌,什么都没想起来,只记得那三人从头至尾都保持着沉默。他原以为三人是在避嫌,原来不是吗?
太后替他回答了这个问题:“如果那三位同意,这推举一事还用劳烦旁人?选谁,自然由他们来定。”
毕竟选的是未来要与三人平起平坐的同僚,怎么可能放任旁人随意推举?要选当然选自己人,最次也得不给他们捣乱。可瞧瞧选出来的都是谁?越进,脚跟不稳,顾敬,康王侧妃顾惜柔的亲爹,贺怀溪,楚王岳丈。
……疯了吗推这三人出来?随便哪两个都不会同意的好吗?
“所以此番推举实则是场……闹剧吗?”越进老脸都红了。
“也不能这么说。”越太后话锋一转,“子晋,你同姑母说实话,你是否已私下与景西达成了什么协议?姑苏越,可是已经决定倾全族之力推他上位?”
当初她答应季景西拉越氏入局,是以为他要支持老七,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她便是再深居后宫,也知道他一系列的行事已不是单纯的“凑热闹”,而是实打实地打算争一争。这么一来,越家的立场就变得尤为重要——孝怀亲王的悲剧不能再重演,越家,顶不住第二次“退隐”了。
在她凌厉的目光审视下,越进选择了用沉默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