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新钱法在迁都后(1 / 5)
四人传阅本章,皆是连连点头,不太明白之处宋璟则耐心解释。
“此次新钱法与以往大同小异,面额改进与黄金兑换关系倒是颇为亮眼,相信颁布后民间不会有太多反对,可伊阙县侯为何此时才提起这事?”
户部尚书杨崇礼,弘农郡公,隋炀帝杨广之曾孙,齐王杨暕之孙,后隋皇帝杨政道之子。
曾任太府少卿,在任清勤严谨,钱物出入皆亲躬查看,清楚无误,甚有政声。
对韩斌搞出来的珠算很是青睐,只是不喜其对士族的态度,尤其前些日子在寿安当众斩杀杨盛恩之事,让他写了无数奏本弹劾韩斌。
众人很清楚他挑不出新钱法的不足之处,只是出于私心给韩斌上点眼药,希望皇帝能怀疑他的用心。
“伊阙县侯不太涉朝政,这时能出主意,估计也是广平无意间和他说起的,对吧?”
宋璟一听,歪了歪嘴,无奈的默认了,也算变相承认自己原钱法的不足。
工部尚书韩择木,曾任常侍,修得一手好书法,尤其擅长隶书。
对于韩斌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倒不是有什么私交,而是改进了造纸和活字,还有李琮时不时改进的工具,都常让他想把韩斌调来工部。
水泥问世后韩斌没有藏着掖着,而是直接将配方交给工部,还让家中匠人指导使用,这份心胸韩择木自问是做不到的。
所以韩择木对从韩家挖来的工匠很照顾,也算投桃报李吧。
宋璟和苏颋静候着李隆基的指示,他俩相信以李隆基的智慧不可能被杨崇礼句废话左右。
事实也是如此,李隆基只是瞟了眼杨崇礼,毫不在意的说道。
“有臣献策乃国之大幸,恶钱残币之事于太宗时便是头疼的问题,弘农郡公不必为了个不争气的小辈误了国事,再说了,韩斌不也受罚了吗?”
破点小财对韩斌来说算是受罚吗?你知道他揽了多少名声,那名声可是建立在杨家儿郎性命之上的。
心里大骂李隆基偏袒韩斌,嘴上却什么也不敢说,杨盛典也不争气,与士族组建的不良人剿灭维摩教败的灰头土脸。
要不是他求情,杨盛典这颗脑袋也保不住。
见杨崇礼低头受教的样子,李隆基嘴角微扬,又老实了一个。
“三日过迁都长安,不太适合实施新钱法,宋璟这段时间多研究实施细节,调查好陆家熔铜铸镜之事。”
“户部计算出新钱兑换比例,需要准备多少铜钱才可完成残币兑换,记住要详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