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抓捕汉奸,绝不议和(1 / 5)
大明二七六年七月七日,大明一惯用的是农历,这会儿立秋刚过两天。京师里久违了些许凉意,仿佛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在开场。
七月七就是七夕,京师纪念牛郎织女的乞巧节没那么多商业的味道。重围过后的京师恢复了内外交通,物资得以涌入,市面稍稍平复,一片生机勃勃之色。女儿家们私下相聚,过起了乞巧节。
可爱的小姑娘们各展身手,将自己的绣品丢入水中,水膜生面,绣针丢下去便能浮起来,看到水底针影。有成云物的,有花头鸟兽,也有鞋子剪刀还有水茄影的。要是影子粗打如锤子、细小如丝、直如轴蜡,这就要出丑了。
京师里多了欢声笑语,女儿家的欢乐传染过去,京师百姓们对战乱远离的渴望也强了几分。多少男儿家们陪着女子嬉笑的时候,也不免想着,这朝廷上的议和如何了。
七月七的上午,紫禁城的国务会议厅里,一片肃静。
当王铎提及了诚意二字的时候,洪承畴就知道,这大明百姓官员果然不出意料地打算见好就收了。
的确,就算是随便一个正常人去想,要是一纸文书就能少数千上万死伤,百万军费,谁不愿意议和而是要打仗呢?
如此,在洪承畴的眼中,王铎的表情变得顿时和蔼可亲了许多。愿意议和的大明就如同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一般。委实太可爱了。
就当洪承畴沉浸在这般思绪中时,另一人忽然朗声道。
“大明仁义之邦,不忍杀生是真的。”高名衡朗声道:“但建州蛮夷杀我将士,掠我家园,毁农田屋舍,抢金银珠玉。这笔帐却不得不算!尔蛮夷走兽之辈,不通仁义,不晓忠孝,如财狼禽兽一般,想要议和,先将这笔帐给算清楚了!”
洪承畴闻言,登时心中悚然一惊,望去,仔仔细细地盯着这个兵部尚书。这是朱慈烺的人,也就是眼下新皇帝上台后的嫡系。
高名衡的强硬出人意料,洪承畴缓了缓,看向高名衡:“高大人的意思,委实让人难以理解。胜败得失乃兵家常事,既然议和,自当立足当下,眺望未来,而不是纠结于过去的点滴才是。将山海关退还给贵国,我像这已然极大的诚意。毕竟,眼下山海关并不在大明手中了。”
有了山海关,京畿的防务就可以得以维持。在座之人没有一个不通军务的,明白这一场清军再度入寇就是山海关丢失后的结果。
“不行!山海关本来就是我大明的国土,那整个辽地,全都是我大明所有。一个区区山海关,难道就能让我大明揭过那死伤在边关的数百万百姓,忘却那战斗在边疆的百万士卒?这二十余年来,数千万金银耗费,都这般白白丢弃?”高名衡可不是任智荣那样的后生,凭空是对着洪承畴抨击,他一语而出,便让屋内局势微微有些扭转。
有一个词便叫做沉没成本。
大明为了对付辽东建奴之祸,从万历开始就屡次兴兵,累计百万大军,数千万白银,无以计数的投入就是为了收回辽东。眼下议和,就意味着这些投入统统都要丢弃,这如何让人心甘情愿?
洪承畴沉声道:“话却不是这般说的。一朝天子一朝国略,过去的事情,翻出旧账没有意义。人死不能复生,抓住现在才更有意义。”
“所以,这宁远城,我们也得要回来。我觉得嘛,这个意义更重要,至少对得住松山一战那些冤魂罢。”王铎笑呵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