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3 / 3)
“对,五显河,五显河。”
“第一步,你组织人力,财力疏浚五显河,使五显河一年四季能航运,枯水期能放大排、丰水期能行大船。用若干年时间,将毛坦厂打造成大别山物产集散地,货运的目的地是京城,然后再从江浙等地带回大别山民生活必需品,甚至奢侈品。”
这一番话,如醍醐灌顶,直说得刘心怡如小鸡啄米似地不住地点头。他默默地握紧拳头。
“老爷子。”刘心怡一把拉住老爷子的手,急急切切地说:“还有呢?还有呢?”
“毛坦厂大街就按着五显河竖着的方向建。我去动员兽医名家喻老兽子入住,还有我的内弟一家,让他们在大街建房,第一批入住大街。”
“好啊。”刘心怡再次激动起来,“我手下就有不少人,他们都有可能入住新街。”
“建街切忌官府命令,”李煦和有更深层次的考量,“最为重要的是要有产业跟进,要建起一条能自我完善、自我修复的产业链条。”
“老爷子,”松开李煦和手的刘心怡深深地埋下头,“你为我,为毛坦厂绘下的蓝图,我刘心怡决心用尽余生去实现。”
“你这句话,”李煦和说,“温暖了我,也会温暖所有热爱这方山水的人。”
正说话间,外面进来人传话,说李大老爷的内弟马玉文、弟媳杨伦芳来了。
刘心怡起身告辞,李煦和热情地将马玉文夫妇迎进屋内。
马玉文夫妇拎来了地方特产,听说姐夫来毛坦厂了,原本要请姐夫到家里去的。但是,他们既担心姐夫公务繁忙,抽不开身,又担心自家住房狭小,连一张像样的餐桌都摆不开。
“这以后说不定就有条件了。”李煦和把建大街的想法说出来以后,马玉文夫妇的脸立马放出光彩,他们说,这些年,他们积攒了一些钱,去大街建房子应该说,他们乐意,也有这个财力。李煦和笑着说,“但愿你们能有这个意识,早下决心,早做准备,争取捷足先登、抢个好市口。哎,说到这,我想问一句,你们一家一直是在做木作及藤编,我知道,你们将这两样做的很好。你们想过扩大你们的手艺及生意吗?”
“想过了。”马玉文说,“我一直有带徒弟的打算,我有时想过要多带几个。可条件不够啊。”
“要是真能在大街建房子,”李煦和给内弟出主意,“你把房子建大一些,争取建成前店后作坊式的。”
“哎呀!”马玉文搓着手,咧着嘴笑,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那样,那样,就跟我曾经做的梦一个样子。”
马玉文媳妇杨伦芳一直低着头,捏着小褂拐角,听着姐夫与夫君的说话,似乎句句话都说到自己的心坎上,杨伦芳的心里甜丝丝的。
“好啊!”李煦和从杨伦芳那里引发了话题。“我们都是皇亲国戚,但是你我在这方面没有太多琢磨,我们仰仗的是各自的一双大手、一双天足,还有一副不愿依靠他人的头脑。”
李煦和低头看着马玉文夫妇拎来的土特产。这些土特产品质优良,价格一定不菲,他想,听刘大人说,明天六安州知州庞伟庞大人就要来了,何不把这些土特产作为见庞大人的见面礼呢。
庞大人说来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