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朱棣驾崩(1 / 5)
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朱棣率领大军进攻蒙古鞑靼部落,阿鲁台避而不战。
听说大明皇帝亲征,阿鲁台领着自己的手下,藏起来了。皇上带着那么多人打过来了,谁不跑谁就是傻子。
朱棣派人四处寻找,找了好几天,别说阿鲁台的军队了,连个人影儿也没找到。
人没找到,但漠北的寒风不断呼呼的吹来,大明军官一直在寒冷的荒漠中漫无目的的寻找,手脚经常被冻伤。找了很久,依然一无所获。而且此时朱棣的身体也越来越差,跟随朱棣出征的大臣们不得不考虑班师的事情。
在大家慎重商议之后,决定让杨荣去劝一下朱棣。
杨荣来到朱棣的营帐,委婉的对朱棣说:“陛下,阿鲁台对您亲征非常惧怕,所以早就闻风丧胆,仓皇而逃。我们可以派人告诉阿鲁台,说陛下您宽容大量,准备赦免他们的罪行,只要他们认个错,我们就班师回朝。”
朱棣对杨荣这个建议很满意,就派人去给阿鲁台传话。
其实朱棣此时的身体状况非常糟糕,他自己也很清楚,如果再这样漫无目的的搜索下去,十万大军不是被冻死,就是被饿死在荒漠中。
杨荣这个建议其实也是考虑到朱棣的面子,大家都心照不宣。所以,朱棣很快就同意了杨荣的建议。
但是阿鲁台好像故意要气朱棣,依然不肯出面,面对大明皇帝的喊话,装聋作哑,弄得朱棣很没面子。
眼看着军队的粮食就要吃光了,随军的文武大臣们都非常焦急。一般来说,打仗之前,要准备大军来回路上的军粮,就是说要准备去时的粮食和回来路上的粮食。当军粮还剩下一半的时候,就要班师了,不然就算打赢了仗,也回不了家,因为会饿死在半路。
朱棣率领的大军,此时此刻只剩下一小半的军粮,如果再不班师,后果将不堪设想。而且经过前两年的北征,国家本来的粮食储备就不多,现在更是捉襟见肘。现在如果不回去,国家已经没有更多的粮食来支撑这次的北征。可以说当时的情况十分紧急。
朱棣是一个出色的将领,他当然知道军粮对军队的重要性,加上自己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朱棣无奈之下,下令大军班师回朝。但既然皇帝亲征了,不能说仗还没打呢就班师,太丢脸了,所以朱棣对外宣称大明皇帝大度,暂且饶了鞑靼部落。
在回去的路上,朱棣看到了一个特别大的石头,他命人在上面刻字,内容就是表示明朝皇帝朱棣曾经亲征路过此地。这也是一种炫耀自己的方式,让后人知道自己曾经率兵经过这里。
大军浩浩荡荡往回走,越往回走,朱棣身体状况越差,大臣们都担心皇上没办法回到紫禁城。所以让大军加快速度往回赶,尽量让朱棣活着回去。
当大军到达榆木川的时候,朱棣终于撑不住了,他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再也无法回到他引以为傲的紫禁城。一颗闪亮的巨星,就此陨落。
我不太会评价人物,暂且就借助《明史》对朱棣的人物评价,大家参考一下。
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
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
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
六师屡出,漠北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