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燕王起兵(1 / 1)
道衍这个人啊,你要说他体重有一百斤,九十斤都是反骨,就是不断的鼓动朱棣造反。道衍,原名姚广孝,出生于长洲,现在江苏人。
有一天,姚广孝走在大街上,袁珙(人称天下第一相士,算命特别准看到了他,立刻眼睛一亮,把姚广孝一把拉过来,吃惊的对他说:“你这个人长的真是不一般啊,眼睛是三角形的,看起来就像一只生病的老虎,生性喜好杀戮,真是少见啊。”老话说相由心生不是没有来由的,从此姚广孝和袁珙成为了朋友。
该说不说,姚广孝自己家境不错,又学习了很多知识,为什么不去参加科举入朝为官,报效国家呢?据说他考了几次没有考上,就慢慢失去信心,看破红尘。
有一天早上,一直报国无门、历尽坎坷的姚广孝来到一座山上,他坐在一个大岩石上,对面是高耸入云,层峦叠嶂的一座座高山,山上云雾缭绕,颇似仙境。姚广孝大声的对着大山喊道:“苍天啊,大地啊,我姚广孝三岁读书,五岁写字,学了那么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为什么?到底是为什么?!”然后就发疯似的大声吼叫(此处可以自行脑补画面。大山听到了他的怨恨,大山听到过很多人的呐喊。古往今来,但凡人们有什么心事,开心的,不开心的,郁闷的,求姻缘的,求财富的,求功名的,都过来喊一喊。大山也不知道人类为什么总欢对着他大喊大叫,也不知道他们喊些什么,无所谓了,喊就喊吧,反正你不是第一个来喊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从此以后,姚广孝心灰意冷,万念俱灰,削发为僧,这时,他才十几岁。但即使当了和尚他也不消停。
有一天,道衍跟朱棣说有一个相士名叫袁珙,相术颇为厉害,殿下可以一见。朱棣就命人把袁珙叫来府里,这个时候朱棣正在跟手下的人一起喝酒聊天,袁珙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突然,扑通一声,只见袁珙双膝跪地,朝燕王跪拜,大家的眼神瞬间齐刷刷的看着这个身穿黑色道士服,头戴道士帽的人。只见他面色严肃,义正言辞的说:“殿下怎么可以这样自轻呢?”朱棣应该是猜到了袁珙接下来要说的话,就挥挥衣袖,散去左右。
袁珙便说:“殿下乃太平天子也。”朱棣怕隔墙有耳,被人怀疑,暂时没做回应。过几天就私下召袁珙入府,成为了自己的谋士。
那么姚广孝是如何来到朱棣身边的呢?这还得多亏了朱元璋。
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十个藩王要去封地了,明太祖朱元璋选择了十个僧人分给各位藩王,目的是给他们祈愿纳福。和尚虽然剃发为僧,但说到底还是一个人,是个人就知道为自己谋取利益,所以每个僧人都在心里盘算着跟随哪个藩王比较好,有的属地很富裕,有的属地风水好,这个时候,只有这个道衍和尚一直默默的关注着燕王朱棣,看着燕王一步一步走到自己这边来了,道衍对燕王行礼,然后说:“如果殿下选择贫僧侍奉,贫僧有一大礼相送。”朱棣看着这个面相不同寻常的和尚,上下打量一番,心想:我是皇帝的儿子,什么都不缺,想要送我礼物,一般的可入不了我的眼,暂且听他怎么说。燕王说道:“说来听听,是为何礼?”道衍脸上显露出狡黠的目光,说:“贫僧送一顶白帽给殿下戴。”朱棣听完,心中大喜,因为朱棣本身就是藩王,王上面加一个白就是皇,是要助力燕王夺取皇位的意思。于是朱棣就选择了道衍一起去封地。
现在把镜头拉回1399年,七月份,谢贵和张昺赶到了北平,奉旨把燕王府包围,对里面的人大声说道:“我们奉旨来逮捕燕王的官属,请燕王配合我们的工作。”燕王一听,不是来抓我的,那就好,吓我一大跳,那我可得赶紧想对策,时间不等人啊。朱棣连忙把张玉,朱能叫过来商量对策。
朱棣说:“现在王府外面很多人,里三层外三层,我们兵力很少,怎么办?”朱能说:“擒贼先擒王,先把谢贵和张昺抓住,然后杀掉,其他人自然就散了。”朱棣觉得很有道理,就采取了这个意见。
朱棣先安排几个身强力壮的高手藏起来,接下来派人把张昺和谢贵请进来,等他们进府的时候,一举拿下。不过人家那俩人也不傻,死活不肯进去。朱棣和他的手下又想了一个主意:告诉他们已经把要抓捕的人员绑好了,让他们进府确认一下。这下子不得不进去了。张昺和谢贵一进府,看到燕王朱棣手里拄着一个拐杖,坐在椅子上,侍卫站在两边,看他们进来了也不搭理他们,态度非常不友好。一时间气氛很是尴尬,现在话说就是冷场了,这个时候侍女端来瓜片(咱也不知道是西瓜还是哈密瓜,燕王拿着瓜片站了起来,可别多想,这可不是给张昺谢贵吃的,燕王拿着瓜片,满脸怒气,大声喊道:“平民百姓都知道兄弟宗亲的情谊,我身为天子的亲叔叔,却要担心自己命不保夕,朝廷如此对我,天下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的?!”
说完,把手里的瓜摔在地上(摔瓜为号,府里的士兵们也都愤怒了,立刻把张昺和谢贵抓起来。紧接着,燕王朱棣把手里的拐杖扔掉,用严厉的目光看着周围的人,喊道:“我有什么病,我根本没有病,只是奸人要陷害我,不得已而为之。”说完就命人把张昺和谢贵杀掉了。
不久,外面的士兵得知两个领头的被杀掉了,大家拿起武器冲进王府,不过,没有人指挥的军队就像无头苍蝇,很快就被训练有素的燕王府军队打散,纷纷逃命而去。
这下子不得不造反了,其实本来朱棣还在犹豫要不要造反,毕竟造反失败要赔上一家老小性命,而且自己没有正当的理由。现在事已至此,那就开始造反吧。经过一番商议,朱棣决定先夺取北平,虽然燕王的封地在北平,但藩王拥有的只是燕王府和为数不多的护卫队,而且如果藩王要出兵,镇守军官必须同时接到朝廷的调兵文书和藩王的指令。所以此时燕王手下的兵很少,但都是精兵良将。
北平都指挥听闻燕王要反,急忙骑马飞奔到城中,一边大声喊燕王要反啦,一边召集士兵千人,燕王很快就派兵把都指挥杀掉,其他士兵又纷纷逃走。既然决定造反了,就要快速,朱棣派大将张玉乘夜攻下北平九门,城外的明朝大将宋忠听到这个消息也率兵三万退到怀来。夺取了城门就相当于夺取了北平,造反就从这里开始了。
燕王不是普通老百姓,而且没有被压迫,就算造反也得有个理由,在道衍等人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在大明的各项法律条文中找到了一个可行的理由: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之恶。就是说朝廷有奸臣,藩王可举兵进京讨伐,现在我朱棣就是为了讨伐奸臣才率领军队进京。不过法律规定,藩王起兵勤王需要皇帝密诏,于是道衍又帮朱棣想出一个办法,就是主动上书,告诉皇上我要去清君侧了,这下子就可以光明正大率军进京了。
建文帝听到燕王夺取北平的消息,一下子就慌了,当初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止武将谋反,在位时用各种理由杀掉了很多开国名将,所以现在建文帝朱允炆举目朝野上下,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跟朱棣抗衡的将军。朱棣从小就跟着父亲朱元璋南征北战,练就了一身武艺,而且朱棣本身有很高的军事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既有指挥能力,又有判断能力,擅长进攻,很会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