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黑水屯最强地主武装(1 / 2)
又过了六七天,贾叔带着大力和贾豹回来了,一行十多个人,赶着马,还有商队护送的一应物资,陆续都到齐了,对比我预想的,唯一还差3斤粗纸,等秋收打粮之后,再去采购一波也就齐了。
贾家也没有余粮了,只剩下够所有人吃到秋收的口粮,真是应了我之前“孤注一掷”的话了。
我召集团队当中这些核心的骨干开了一天的军工会议,太史慈作为我的义弟,我也给众人隆重介绍了,我跟太史慈说让他在我这里待两个月,太史慈也应下了。
会上,我详细讲解了灌钢法练钢的原理,灌钢法就是将高碳含量的生铁液浇灌到红热的低碳含量的熟铁中,相互熔融混合,直接获得刚硬的钢,操作简单,出钢又快又好。
这种方法直到后世还在用,但是在东汉时期,要想获得一定强度的钢,还需要繁琐的反复锻炼,当时有多少炼钢之称,比如环首刀,就有五十炼的还有百炼的,耗时耗力。
王六感慨:
“为什么自己就没想到呢,居然如此简单。”
我心想,这就是我来自未来的牛叉之处啊。
接着,我给众人讲解了陌刀和连弩,我当然不能说诸葛连弩了,毕竟这个时候诸葛亮还
没有发明这种东西,但是连弩在这个时代不是没有,只是需要我根据后世的记忆,稍加改良罢了。
先说陌刀,这种在唐朝才兴盛的大杀器,是历史上对付草原骑兵的最佳利器,效果过于残忍,为了不引起读者不适,我就不描述了。
如果我们掌握了灌钢法,那就具备了制作陌刀的基础,因为钢的质量和工艺远远超过同时代,我选了一个重量和长度大小适中的陌刀版本,全重18斤,长约1丈,刃5尺,杆5尺,通体银亮。
三国时期的诸葛连弩发明出来也不适合单兵作战,因为制作工艺比较粗糙,也比较重,我对弩臂,扳机,弩弓,弩夹,望山等零件稍作改良,诸葛连弩是1连发,射程较远,我设计的是7连发短弩,射程大概7米,这样的弩比较轻便,因为我对弩的定位是近战,尤其是4米以内的人形目标要求是有效击中,2米内又快又准,能射准关键部位,空重大概7斤左右,算上单兵携带14支弩,总计1斤左右,我给这种弩命名为“三七式单兵弩”
再说弓箭,这个我想来想去,造什么样的弓,还是觉得听太史慈的就好了,太史慈本身就是用箭高手,让孙管家和王六他们仿制太史慈的弓箭,太史慈的长弓大概弓长1米2,射程2米左右,现在也不缺制作弓箭的物资了,至于箭头,我做了一定的改良,不想完全用破甲锥形和柳叶形,选择用一部分三棱形,这样可以有效造成敌人的战斗减员。
我又讲解了一个我从记忆里搜索了很久的神器,是纸甲,对没有听错,是纸做的铠甲。我对这种唐代出现的纸甲记忆颇深,我曾经看见过一个纪录片,对纸甲和锁子甲,明光铠都做了一个对比,这种纸甲防御弓箭的能力特别强,面对重击和刀砍也不输于其他铠甲,它的最大优势就是重量轻,东汉末年的造纸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在扶余王城就可以大量购买到粗纸。
它的制作工艺就是将多层纸浸水后压实凿实后晾干,将见方纸甲块的四角用铁钉固定,再用皮绳内侧相连,外面用布衬包裹。
我又提出了改进当时的马具,比如这个时候还是单马镫,我提出加一个马镫,对,就是这么简单,还有给马加个马蹄铁,不要小瞧这个小小的改进,既没有复杂的工艺,也没有当时难以理解的科技,但是对于骑兵作战,远距离行军来说,这就是划时代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