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论功行赏(2)(1 / 4)
几天后,都尉胡潶果然找到周坦,将校尉府特别划拨下来的奖赏,转交给了周坦。
此次司马孚下拨的赏赐,需层层划拨,按照这几日各级府衙整理确定的量功逐一派赏。淮南军屯参与此次开凿河渠的,除了胡潶寿春部之外,还有合肥一部,合计二百多营。基本的赏赐,是每营得赏了一匹粗布、十石陈粮。而表现特别优异的屯营,则多赏了一匹粗布。
在那些特别优异的屯营名单之中,自然也包括徐朴营。
按照都尉府的申报,周坦原本所得奖赏只是一匹粗布,但再加上校尉府的额外赏赐下,则直接将粗布一匹合并擢变成了缯绢一匹。
缯缣都是丝绢,单丝织造是为缯(zeng,双丝织造是为缣(jian。魏蜀吴三国,货币政策经常变动,蜀、吴两国尤其严重,经常发行诸如“大泉当千”、“直百钱”之类的大额钱币,造成民间财富迅速贬值。布帛则成为了市场较为保值的财产了。
西晋开国名将石苞,曾经写过一篇散文。指出在元康时期的荣阳地区,有一个叫宜勤的羝奴。他身长九尺多,能够举起五千斤重,能拉五石大弓,还能百步之外射穿钱孔,每天要吃三斗米。最后这个羝奴以一百匹绢布的价格易手。
以目前的市价,周坦所得这一匹缯绢大约值15珠钱,折合粮食可换七到八石,不可不谓是一笔丰厚的财产。
要知道此次开凿河渠,就连校尉胡烈、都尉胡潶,基本上也只是各得了一匹缣外加一定数额的粮食。周坦能得一匹缯绢,实属表现卓越了。
周坦免不了对都尉一番千恩万谢。当天散衙后,他又找到徐罕,将自己所得一匹缯委托给徐罕,帮忙去裁办一身冬服和额外一身夏服,外加折换五百钱,多出剩下的则全部赠给了徐罕。
一匹布卷大约三十三米,做两身衣服绰绰有余,剩下的布别说换五百钱了,再换一千钱都有多的。等于说,他白白赠送了徐罕三分之一匹布。
徐罕因为周坦在提报上对其的记功,这次分得了一匹粗布和一石粮,原本十分高兴了。现在又要占了周坦便宜,虽然过意不去,但心下也甚是窃喜。毕竟他是人到中年,有家有室,平日里的开销少不了。
“兄长,你也知道,我一介田兵出身,对寿春城不熟,所以才斗胆拜托兄长您帮忙操办,说到底,这等琐事让兄长劳神费力,我更过意不去。”周坦把姿态放的很低,他说的也确实是实话。
此时的寿春,俨然如同后世的昆明、广州,是边境上十分繁华的城市。这里豪族世家颇多,各种市场琳琅满目,他一个村镇小青年初来乍到,还是有些畏生。
除此之外,反正是公家赏赐,他独身一人,平日开销不大,分一些给徐罕,提升一下人脉关系,也不是什么坏事。
“哎呀呀,周兄弟,别说置办两身衣服,三身都绰绰有余啊。放心,城中我有熟悉的布铺,保证置的精美。”徐罕听了周坦这么一说,也就不再推辞了。
“有劳兄长了。”
转眼到了八月,度支衙要开始筹备秋种的工作。四名功曹相对忙碌,但更多粗活基本还是下派到度支学士、听任等下级小吏去操办,实际上也能忙里偷闲。
周坦趁着“偷闲”的工夫,开始撰写开凿河道时积累下的心得,将此次因为工程延期导致的种种意外,以及应对之策,全部做了总结。诸如昼工改夜工、设计分流铧嘴、竹管引水等,皆有收录,也提出了“工程紧急预案”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