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长安与大丈夫(3 / 4)
听闻义舍被关,孙资带着同学们自发地在原址进行赈济,反正这里也是当初他们跟着甘宁扩张地盘和吸纳流民的地方,锦帆游侠的名号在此仍有几分余威。
看到太学生们只赈济难民而不收留他们,李儒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来到外城的徐嘉树远远地看到这个熟悉的位置排起了长队,以为义舍仍然还在好好地经营着,便下马跟在队伍末尾,饶有兴致地排起了队。
这要是遇到了毛大雅,也算是故人重逢,美事一桩。
队伍一点一点缩短。
“下一个!”
孙资弯腰向着桶底深深舀了一勺,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道:“这天气实在太差,来得晚的便只能吃些凉粥了.”
“哦”,徐嘉树努力板着脸问道:“却不知我来的有多晚?”
“尔来快要一年”,孙资抬起头看到是他,怔了许久,方才感慨万千道,“老师,您终于回来了。”
说起来,他和这位老师之间的师生之谊并不很长久,更多的是迁都路上的相处和初到长安的日子里培养下的感情。
名为师生,实则视之为兄长。
“嗯”,徐嘉树指着结了厚厚一层冰的渭水:“陪我走走?”
与孙资的交谈中,他得知目前来说,长安的情况还不错。
虽然朝廷粗暴的迁移活动给本地的中层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可是有义舍兜底,总归还是有一口饭的,饥荒和流民也被当时还在尚书台的徐嘉树止住了趋势,并没有大规模地扩散开来。
更重要的是,没有董太师带着数万大军回来对世族和平民进行无差别的祸害,如今的长安与徐嘉树离开时差别不大——内城物价腾贵却治安很好,外城靠着供给大族贵人混口饭吃,极少数则指望孙资他们的赈济维持生命。
“朝廷里呢?”,徐嘉树问道:“如今是个什么格局?”
“学生愚钝,看不清楚”,孙资摇摇头,觉得自己让老师失望了,“我是王司徒的同乡晚辈,所以在同辈士人中颇有几分薄面,知道一些内幕,可正是因为这样,反而越发雾里看花了。”
要怎么形容现在朝中的局势呢?
骠骑将军董旻一手遮天?不,不对,孙资隐约听说真正的决策者并不是董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