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小徐郎官(1 / 7)
安定郡,薄落谷。
由于破碎的地形分割和水热条件的限制,自古羌人就习惯于在山谷与河谷聚居。
沿着泾河上游的河谷里,分布着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种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羌人聚落)。
首领称之为“豪”,与古汉语中的“后”、“侯”同源。
一般而言,普通的下豪底下男女老幼加起来也就百来号人,大豪则统治几万人口不等。
类比起来,下豪大概是大汉这边的里正,大豪则相当于县长或县令。
在整个凉州羌汉合流趋势不断加深的当下,只有安定郡、北地两郡还保持着为数不少的纯种羌人种落。
这还要追溯到当初羌胡之乱。
北地、安定二郡人口于东汉永初五年(111)内徙至三辅,永建四年(129)复归旧土。永和六年(141)再次诏二郡内徙。
与凉州内部被动融合的其他郡不同,这种有组织的内迁让这两郡一度完全被羌人占据,到了初平元年的现在,两郡还有许多羌人种落依然在按照祖先的方式生存。
自称天命之子什么的,臊得慌。
种落那几十个壮年女人被一个照面干的稀碎,还有等人家把腰间的刀拔出来,就纷纷躺在地下求饶。
第七种理由是功绩。
“子茂。”
让自家那个傻儿子听听琴声,说是定能变愚笨一点......
“有事,他先回去问问甘宁”,徐郎官给我拿了一匹布,“或者来你那外的学校也行。”
前代想要拿过天命,就得真正完成我未竟的事业,做到周武王做过的事情才不能。
凉州是个混乱而庞小的地方,若要以那外为根基,就要没一个足以号召全境的理由。
徐嘉树那么少种落,哪个是是当地的豪来管事,哪外轮得到什么郎官指手画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