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邀名之士(1 / 2)
“久仰詹学士大名。”祝彪一边还礼一边说道,“只是不知道詹学士对如今的辽国时局了解多少?朝廷虽有八十万禁军,却久疏战阵,最精锐的便属童枢密麾下的西军,但西军刚刚攻打完西夏,乃是久战疲惫之师;更重要的是咱们对女真人与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了解多少?”
詹度一时语塞,他的主要职务如今终究还是偏向文臣,对于北边的实际情况知道的并不多,只是从朝廷的邸报上知道个大概,所以现在祝彪骤然问出的这些问题,让詹度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詹度终究是青史留名之人,知晓什么叫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不懂的东西也不装懂,当下朝着赵佶拱了拱手,不再言语。
轻轻咳嗽一声,童贯持笏淡淡说道:“辽人内乱,已经多有端倪,现在女真人将契丹人打得节节败退,咱们与女真人也已经达成初步的联盟,北伐燕云,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祝彪微微眯眼看向童贯,此人虽被论为“六贼”之一,但与蔡京一般,亦是有能力的,收复四州、攻打西夏、平定方腊叛乱,亦算是劳苦功高。
只这人虽是卑鄙无耻,但终究最后还是得偿所愿,宋金两国结成海上之盟,协议金攻辽中京,而宋攻辽燕京,童贯二十万军队北伐燕京,大败而回;童贯乞金兵代取燕京,以百万贯赎燕京等空城而回,侈言恢复之功。不
宣和七年,宋徽宗遵宋神宗能收复全燕之地者赏以封地、给以王爵的遗训,下诏封童贯为广阳郡王。
童贯此言落罢,不等祝彪开口,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便响起,蔡京身后的一名老臣迈步而出,乃是当朝太宰郑居中。
“澶渊之盟至今百余年,兵不识刃,农不加役,如今契丹新败,已无力侵扰我大宋,整改坐山观虎斗也;且用兵之道,胜负难料,北伐燕云,若胜,国库必乏,人民必困;若败,遗害不知凡几;以太宗之神勇,收复燕云,两战皆败,今日何可轻开战端!”
童贯见说,冷哼一声,应声道:“辽国必亡无疑,正该结好女真,与之相约,共图大辽,此乃兼弱攻昧;万一女真得志,他们先发制人,而我大宋后发制于人,事将不济,收复燕云便成一纸空谈。”
此言既出,作为枢密院的掌控者,童贯麾下朝臣俱是应和,只也有人不怕得罪童贯,枢密院执政邓洵武迈步出列,沉声反驳说:“胡扯,什么兼弱攻昧,我看正应该扶弱抑强,如今辽国兵势不振,财力匮乏,民力凋敝,这局面人人皆知;臣心中不明,与强金为邻,难道好过与弱辽为邻?”
一时间以童贯为首的武将主战派与郑居中为首的文臣主和派针锋相对,蔡京老神自在的闭目养神,王黼与高俅亦是眼观鼻、鼻关心的低着头,郑居中一脸愠怒的看着童贯,而童贯此时的眼神却是看向自己身后的邓洵武,仿佛看一个死人一般。
祝彪有些好笑的看着朝堂内的一幕,以童贯为首的武将自然是为了依靠着收复燕云之地,来获取战功;而以郑居中为首的主和派文人,却也没有其口中所谓的忧国忧民,无非是制造舆论,以国家社稷为重只是他们的标榜。
统观宋代,士大夫言兵事并非无稽,复燕之说更是一时之风气,时兴时淡,主和之人未必不想复燕,主战之人未必不曾有主和之议。
此时之战略机会更非是天方夜谭纸上谈兵,在大的环境下,这些人反对使用武力,并不是完全的出于国家战略之考量;他们上书虽然标榜着自己为国家考虑,但言语之中很明显有针对童贯的意味。
自童贯掌权以来,上书大篇幅地都是在攻击童贯的朝臣从未间断,声称童贯养兵自重,一半真实,一半危言耸听,集团之倾轧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