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萧景琰《治南北条陈国策论疏》上(2 / 3)
“我知道了。”
戚猛拿着程知忌的信送给了萧景琰,萧景琰看过信后,不由得惊叹道
“果然是父皇的辅国良臣啊,只可惜,父皇还是不愿意听程阁老的话呀。”
萧景琰有感而发,他开始写下自己的一封上疏,这封上疏名为《治南北条陈国策论疏》
次日,萧景琰带着这封上疏来到朝堂,萧选问萧景琰
“靖王,你有什么意见呢?”
萧景琰说
“父皇,此乃儿臣亲自所写《治南北条陈国策论疏》,恳请陛下俯允儿臣念读给在朝众位大臣,并交予各道节度使一览。”
萧选很好奇萧景琰这个“牛脾气”到底会写些什么出来,便说
“你说吧。”
萧景琰说
“儿臣观江南之主享国日久,于治政之心,辄志消沉。纵无暴施于民者,而居高位者不统全局,则南方之主及商贾,至于大臣宗室,多违朝体作乱。昔者侯景之乱,富者亡乎山林,抱其财贯以死,却非死于兵刃。何矣?以萧衍三十余年不听政,遂致江南民田为宗室及奸商所并,贫富日距,而本植稻谷者,自勤苦之,粮不得食,遂致巨患。”
大臣们开始商量起来,一些江南的大臣不想听,他们把眼睛扫在别的地方上,但是支持萧景琰的大臣非常喜欢听到萧景琰的发言,便聊起天来。
“以玄宗之时,上久将兵让于节度使,国家所以制兵稍疲。后节度使据于一方,互相杀伐,不从皇命,而来一百七十年矣。时汴河尚有镇卫,唐亡以前,城邑颇完;而唐亡后,火之时作。又以顷年之天灾、民变,汴之治不益矣。儿臣上《治汴河条陈八策疏》,以为得汴河者以平天下,运河通之,则边之民富,官财不困,节度使亦以富强从命,当治汴河之时,需防城邑火患,以防其费。以止但治汴河善者,并不可不忧於此。”
萧选又问
“奥,那景琰,你又有什么想法呢?”
萧景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