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西域骑兵犯凉州,游击战法显神威(3 / 7)
这壮汉膀阔腰圆,满脸横肉,络腮胡,眼睛浑圆,眉毛像两团燃烧着的野草,整个人就是凶神恶煞的贼寇面相。
此人正是现任的西域长史,曹魏安国亭侯张方,张伯端。张方是原黑山军首领张燕之子,建安十年张燕归顺曹操以后,受封安国亭侯。但是以后的日子里,并没有更多政治上或者军事上的建树,逐渐就被边缘化。到曹叡继位之时,朝中的主要骨干臣属已经换了快一代人了,张方这种吃老本的自然靠边站了。
但是诸葛亮一直对凉州多年来不停搞小动作,尤其是马家在西域少数民族地区素有的威望多年来也让曹魏有所忌惮。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在预备北伐时候就让魏延兼任了凉州刺史的职务,此时马岱为魏延副将,马岱的军事能力各方面逊于魏延等名将的,因而凉州刺史的职务没有给马岱而是给了魏延,但是马岱作为魏延此时的副将,自然是免不了用马家曾经的影响力去渗透西域各族的。
为了防范马家在西域的势力死灰复燃,曹叡一方面加强了对凉州的军事掌控,另一方面决定派遣一个有一定地位的人出任西域长史的职务,作为政治方面的威慑镇守住西域,但是同时这个人又不能是现在曹魏的实际需求的重要人物,因为防备蜀汉和孙吴本身就需要骨干将领,而曹叡想要锐意革新也需要有才干的文臣。
所以张方就进入了曹叡的视线,张方是张燕之子,张燕当初带着骁勇善战的黑山军投奔曹操,极大补充了曹操的兵力,相当于原始股股东,身份地位有,但是本事一般,甚至其父张燕在世也只是在后方基本不参与前线战事。这样一个有地位但是对于时局来说不重要的人,正是曹叡需要的人物,所以曹叡就下旨让张方来当了西域长史,镇着西域。
因而在对于是否要让整个西域长史府投降蜀汉的这个问题上,岑卿无所谓,岑卿本身就是西域的人,但是张方一家老小和这些年积累的财富都是在邺城那边的。背叛曹魏的成本很大,所以必须要谋其到足够高的利益,才能反叛,就跟孟达一样,不见兔子不撒鹰。
但是陈宇刚到姑臧都没来得及做背调,就被通知谈判,张方在三国的历史中,不是专业学者都很少会知道这个人,岑卿就更是史书无名。陈宇就脑子很直白,现在主动权在他手里,手握重兵,又有万刃铁车,还有诸葛亮给自己当靠山,就觉得自己像在谈城下之盟一样,处处透露出一种“你没得选”的强硬态度。
所以自从岑卿回来以后,张方在这个问题是一直是很犹豫的,现在局面看起来投了自己什么都得不到,虽然可能也能混个富家翁身份,但是跟自己在曹魏是比不了的,而且投降以后自己的家业财产都是保不住的。不投降可能身死,啥也落不下。两项都不好抉择,所以张方一直在犹豫在摇摆。
现在的信息,倒是给了张方另一个选择,只要自己不是以逃兵或者叛臣的身份回到曹魏,自己仍能享有曾经的富贵。
“没错,就算拿不下凉州,只要杀回去,我们也是有功之臣。”张方说到最好整个人都咧嘴笑起来了。
“到时候,陛下必然对明公大加封赏,增邑千百。”
“传令,集结重兵,备足粮草,我们一路杀过去。”
“喏。”
五月二十九,马承在玉门关内军帐休息。
“启禀斄乡侯,他们的人马距离玉门关还有四十里地左右。”
“终于来了,多少人马?”马承马上戴上自己的头盔,接过护卫递过来的长枪,起身就往外走。四十里地,对于西凉的骑兵来说,快的话半小时内就能到,时间准备不多。
“根据我们的探子来说,大概有四万人马,但是大多看着都应该是匈奴和乌孙的人。”
“竟然能凑出四万骑兵,乌孙和匈奴怎么借他们这么多人马?”听到这个数字马承很意外,整个西域长史府的实际兵力只有几千人,算上政府招募的胡人部队也最多一万人,能凑出四万人,说明整个西域的胡人主动调遣了近三万人,这种行为无异于以前胡人之前对中原帝国宣战进攻了。
“速速整顿兵马准备迎战,然后回姑臧把消息禀报刺史大人,让他拿主意。”
马承组织起部队,依次埋伏在玉门关城墙内。而马承则站到了城门正上方的城墙上等着对方的到来。
等到敌军的兵马来到玉门关城墙外的时候,马承在城门上俯视着这几万大军,看到岑卿在人群中立刻高声说道“子昭公今日不远千里带这数万大军来此,意欲何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