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吴王宫群臣劝进,长江岸陈宇钓鱼(1 / 2)
蜀汉后主刘禅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也是曹魏魏明帝曹叡太和二年,孙权以吴王自立之后改元的黄武七年。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一年是三国历史发展变化的新一轮转折点。
这一年的正月,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一出祁山。四月,孙权于武昌称帝,正式建立吴国,三国鼎立的故事正式开始。五月,魏国曹休奉命出兵三路南下伐吴,陆逊败曹休于石亭,此后魏国再也没有大军伐吴。
这一年孙权决定自立为帝,但是汉代是天命论盛行的时期,曹丕在魏国称帝建国是在汉室献皇帝禅让这个法理基础上的,刘备在益州称帝延续汉王朝正统是建立在他本身属于汉王朝合法宗室这个法理基础上的。相比起来,孙家的爵位最早是孙策在公元198年,汉献帝建安三年受封吴侯,然后是魏文帝黄初二年即公元221年孙权为依附于吴国抗击刘备受封的吴王。
无论站在魏国还是蜀汉的立场上看,孙吴都是自己册封的臣子,称帝在法理上说不通。在汉代这个盛行天命论的时代,贸然称帝,只会落得众人群起而攻之的地步。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孙权与蜀汉议和恢复联盟以后,自立一方,改元黄武,仍然只敢称王。最后在遣使得到蜀汉认可的基础上,才敢正式称帝,而蜀汉则派出了陈震来朝贺缔盟。
公元227年的六月,陈宇出现在沔阳,成为了那只扇动翅膀的蝴蝶。
诸葛亮因此,没有在建兴六年的正月出兵北伐。两边没有打起来,孙权仍有举棋不定摇摆之势,加上陈宇自称是张良留下来辅佐汉室的消息通过各种渠道被孙权和曹叡知晓,起初众人不以为意,直到突然冒出来的这个毛头小子被诸葛亮召入丞相府任参军的消息传来,两边都开始对这件事认真了起来。
魏国开始增兵雍凉以防范蜀汉随时可能的北上,孙权也推迟了自己称帝的打算。正是这样的时间差,给了陈宇实施计策的机会。不然按照正常的时间线,诸葛亮一次北伐已经受挫,孙权此时也准备好了称帝,所有的事情都会落空。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个历史的发展脉络已经开始跳脱出原本的历史发展线,往后的所有事情,都不再是陈宇熟悉的历史故事。从他在沔阳见诸葛亮开始,历史的发展已经开始走向了陈宇未知的方向。
五月初七,陈宇一行人抵达武昌,陈宇先将准备好的礼物让马谡和黄皓送往吴王宫。
初八的清晨,孙权在大殿上召见了主使李严和副使马谡。
李严当着孙吴重臣的面宣读了以刘禅名义写的圣旨“建兴六年二月初十,汉皇帝诏曰,今逆贼窃夺神器,以致天命蒙尘,朕克继大统以来,深感才德有限,空得天命垂顾,侥为帝尊。然深感一己之力,难以一统,怜惜天下苍生,久经战火。今太史令上表奏曰,观紫微星在江东,朕始知天命亦在江东也。今特此制诏,愿吴主承应天命,共为天子,伐贼于魏,戡乱天下,以期还太平于苍生。”
然后马谡又以汉丞相特使身份宣读了诸葛亮写给孙权的劝进表,诸葛亮在表中从孙坚讨伐黄巾到阵斩华雄的事情称赞其为天下苍生立有大功的故事开始,到后来孙策平定江东让江东百姓安居乐业,再到孙权破曹操于赤壁夸他再救江东百姓于水火。
诸葛亮的劝进表写的非常好,核心主旨就是夸赞孙氏一族两代人,三位英主对天下苍生立有不世功勋,当称帝以安民心。并且在关键核心问题上,直接规避了孙家曾为汉臣和曾经在曹操手下当武昌侯和在曹丕手下当吴王的黑历史问题。
然后所有打成一起劝谏孙权称帝,孙权心里狂喜,但是表面文章还是要做的。说着什么“孤王才浅德薄”,“不敢觊觎神器”,“难当大任”什么的话就退回后宫。
紧接着以张昭为代表的文臣集团和以陆逊为代表的武将集团,跟着就在孙权寝宫外面排着队上表。李严和马谡也作为使臣代表跟着去,这事儿李严和马谡都门儿清,当时刘备称帝前这套流程他们跟着都走了一遍,跟着复制粘贴就行了。
这套流程最早是来自王莽篡位,什么群臣上表、天子降旨、然后辞而不受。接着主角就躲回自己府上,称病不出,然后大臣们、武将们还有各种不在朝堂的有名望的人就要依次排序,到府上求见进言。然后主角继续表示不能接受,说着什么自己没有才干啊,不能当皇帝,你们再劝我我就去死以谢天下之类的糊弄鬼的话把来的客人全部赶出去。然后大家再把这套流程走一遍,然后主角要作出一副非常难受的姿态,说着什么这都是你们逼我的啊之类的话语,被大家搀扶着走上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