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初定(第一卷完)小小总结(2 / 5)
“砰!”
校尉握着木棍,手里加足分量,对潘固痛加锤打。
等一百棍够了数,校尉扔下木棍,上前试探了下鼻息,发现潘固气息微弱,但明显还活着,自己也松了口气,即转身道:
“禀大人,行刑已毕!”
万通看着此时奄奄一息的潘固早已经没有了刚刚的高傲,冷笑一声说道:“行了,把他送回去吧!”
校尉们将潘固送回家中时,他不过是一息尚存,早就昏死过去。
但结果就是,潘固未曾在承天门被杖死,却是回家两日后忽然在一晚暴毙而死。
这个死,其实就和庭杖没什么关系了,是他在家调养的问题,而且是皇帝下的旨,个中情由谁也不敢说什么。
此次廷杖,让朝中那些御史明白一个道理,这个皇帝是不好惹的,惹生气了他是真敢打你,而且很有可能会把你打死。之前还收了礼准备求情的刘吉也突然反悔了,他不可敢引火烧身。但是刘吉很快就有别的麻烦来了。
且说,刘吉自当上内阁首辅后,他手底下那些人是无恶不作。尤其是大明南疆的镇南关。
镇南关,始建于西汉,初名“界首关”,又名“雍鸡关”或“大南关”。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掉南越国,设置交趾、九真、日南三郡管辖今安南北部和中部地区。
今天安南北部的红河流域属交趾郡管辖,治所在son平县(即今河内西北。
汉武帝为了强化对交趾三郡的统治,在今大青山、金鸡山一带修建了雍南关(后改名界首关镇守交趾地区,直到唐末,安南北部和中部地区一直归属于北方。
唐朝时期,安南北部和中部地区隶属于大唐安南都护府管辖,界首关又被称为“安南关”。
等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下旨重修安南关,将其改名为“鸡陵关”。永乐五年时曾改名“镇夷关”,宣德年间,宣德帝把“镇夷关”改名为“镇南关”。
镇南关是一道雄关险隘,关的东西两侧是高耸入云的大山,大山陡峭险峻,飞岩绝壁。山底下是一条由北向南的蜿蜒公路,镇南关位于两山之间,依山而建,凌空而立,关雄隘险,虎踞龙蹯,扼天堑之险要,截南北之通途,是历代兵家镇守之重地,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镇南高达1米厚8米,全关只有三座城门,向东而开面向南疆只开一座,向北而开通达大明则有两座。关内设多种防御建筑,易守难攻,有西南之咽喉、天下第一关之称。这几年为明朝为防西南一些番邦小国特花了大量财力、人力、物力建造而成。尔后经过西南众多总兵不断修缮,等到了弘治年间,方有今日之规模。
镇守镇南关的守备是有着南疆第一勇将之称的贺战,这贺战祖辈世居镇南关,到了他父辈这一代,贺家已成为镇南关第一名门世家。
随着新帝朱佑樘的登基,国家开始改元换代,大喜的是新帝登基后依然让贺战镇守天定关,但有苦难言的是京师派了一督察伍准,让贺战协同他一同打理天定关军务。这伍准一来,贺战不得不屈居于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