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风水术士(2 / 4)
小道士也坐在旁边,一边听老道长说话,一边为我们滤茶添茶。
老道长放起茶杯,缓缓地说:
话说回来,明代江西派的风水师,又以江西兴国三僚村出人才最多,自唐朝以来明师迭出,钦天兼博士36名,国师24名,名师72名。
唐末,战乱频繁,唐僖宗的国师、在朝廷负责天文、地理、阴阳的杨筠松,带了许多堪舆方面的秘籍要籍出逃到江西南部定居。
杨筠松收了两个徒弟,各别是曾文辿、廖瑀卜。
杨筠松无后,视两徒如己出;晚年时,为了让徒弟世代安稳,就带他们寻找安身之处。
他们相中了江西兴国的一处地方,是一个盆地,从空中俯瞰村庄地形,形似一面罗盘;而在盆地中间有一罗经山,就像罗盘的指针一般坐落于地形中央;在村庄内还有“阴”“阳”二河,作出形似太极图的分界线。
杨筠松和曾文辿、廖瑀分别在盆地中间各搭茅棚住下,茅棚为"寮",故称"三寮",后改为"三僚"。
“阴”“阳”二河,将村内两大姓氏家族“廖屋”与“曾屋”分割于太极图的两侧。
三僚村是中国民间风水文化的发祥地,风水文化自此从官廷走向民间。
宋元两代,曾、廖并未出名,人丁不旺,也无人高中。
他们就检讨三僚村的风水,发现这里风水虽好,但有缺陷,“吾村四面环山,双溪水绕,故胜区也。惟是近祠,左腋地势微低,元气太舒”。
这段话是说三僚村的风水缺陷就是左腋地势微低,气到此就散了。
这时三叔问道:道长,如何观三僚村之砂?
老道长说:
前边讲过,江西风水术即是我们平常听到的“寻龙点穴”,强调觅龙、察砂、观水、点穴、择向的配合,重分析地表、地势、地场、地气、土壤及方向。
三僚村的两翼,即左右砂手,风从右边来,则右手为上砂;风从左边来,则左边为下砂。
既然左腋地势微低,则要补高,令到风聚而不散。
所谓的砂手,可以是山梁,可以是人工堆积的土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