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浚稽会战(2 / 3)
大潮来时,多凶猛无比,常人靠岸远观,亦心有余悸,更别提此时驾一叶扁舟,逆流而上了。
将是兵的胆,有罗愣娃这般勇猛主将,麾下玄铠骑兵,自也是不知恐惧为何物?
在那些玄铠骑兵眼中,跟随自家主将罗愣娃,凡是冲敌战阵,从未败过。
故而在他们的心目中,纵是对面足有三万匈奴骑兵,他们也不认为自己会败,自家不会败,又何谈惧怕一说呢?
赵充国让罗愣娃行此“鲁莽”之举,不是他不知兵,亦不是要罗愣娃去送死,实乃是兵行险招的无奈之举罢了。
李陵的三万匈奴骑兵,一旦散开,布好阵势,完全包围住汉军营地,那只要他一声令下,三万骑兵便可以从四面八方一同进攻,到那时汉军才是真正要面对三万匈奴骑兵的攻击。
而眼下李陵的部队,一路追击至此,速度难免参次不齐,由纵变列,需要时间,更别说再由列,从外部包围汉军了。
在这个时候,发动突袭,看似是以六百对三万,实则也就是以六百对数千,甚至如果罗愣娃猛一些,冲的快一些,连数千都不用面对,李陵能够聚集起一千匈奴骑兵,进行有效抵挡,便算不错了。
三万匈奴骑兵,观其外表,赵充国便发现,他们应该是汉匈两种军制的混合产物。
正常的匈奴部队,即便是由大单于率领,也没有大纛,他们部队的旌旗,一向花样繁多,上刻花鸟鱼虫,虎豹财狼,天地日月,多数只是个象征,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部队的统一指挥,还是用“响箭”为主。
基于这种习性,李陵弄出来的大纛,肯定不是为了好看。
他投匈奴的时日也不短了,根据传回汉朝的情报,赵充国可得知,他一直在外领兵。
长时间领兵,又弄出来了大纛,那他麾下的匈奴骑兵,就不可能不知道大纛的含义。
如今对方的阵势未成,军令尚未传达完毕,若是自家的大纛再被砍倒了,必然会生大乱。
赵充国对战匈奴,以步卒对骑兵时,一向不愿固守,这老家伙的战略战术,简单来说,就是秉承着,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李陵和赵充国二人用兵,皆是按照孙子兵法的教诲来,却对“以我之可胜对敌之不可胜。”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