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6 章(1 / 7)
使臣们内部商榷的细节,彼此之间如何角斗博弈、勾心斗角,江陵月了解得不多。她也对此并不关心。作为卖方市场,只需要确认交到自己手上的答案就好了。
最终的分配结果也和她预想得差不多。龟兹、焉耆作为西域数一数二的大国,瓜分了绝大部分的肥皂份额。剩下一小部分中,基本和各自的国家实力相匹配。
也不是没有不合理的部分,想来是多分到的国家用别的什么代价换来的。江陵月没戳破,这是他们西域内部的事。
她没犹豫就在帛书上签上了名字,又盖上大汉的官方印鉴。朱红色的印泥落在雪白帛书的那一刻,她清晰地听到,所有人都在耳畔深深地呼出一口气。
尘埃落定,如释重负。
当中,也不乏博弈失败的使者面露遗憾之色。但他们转念一想,不是还有整整一半的国家不肯来朝觐大汉么。这么好的东西却人无我有,优越感很快又油然而生。
而况,西域和大汉的贸易往来远不止肥皂一项。用特色农作物、牛羊、玉石、煤矿来换大汉珍贵的铁器、丝绸、淘换下来的辎重……除去交换贸易以外,还衍生出崭新的服务业。作为大汉向西贸易的中转站,商队们沿途往来时留下的借道费也足以西域百姓吃饱喝足。
那些没不曾遣人出使长安的国家,自然而然地被排除在合作的范畴外。可以想见,单凭本国脆弱单一的经济结构,还要被匈奴人时不时打秋风,这些国家明明只落后了一小步,往后却要付出成倍的努力去追赶,还不一定能追得上了。
风起于青萍之末。起码到现在为止,使者们还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未来会带来多么翻天覆地的改变。
江陵月也没点破。
别看现在一个个信誓旦旦,等回了国说不定又是另一副面孔。国与国的关系就是这样,只有利益,没有丝毫的道德可言。
而唯有经过真火炙烤后,依旧坚定守诺的合作伙伴,才是他们想要的。到那时候,大汉定然不吝于送上百分之百的诚意,在西北筑起一座防范匈奴的火墙来。
转眼,就到了使臣离汉的日子。
这一回刘彻没有出面,而是让江陵月等人代为相送。宣平门外,十里亭前,不算严肃的场合让使者们不必强打起精神,纷纷流露出自己真实的情绪。
他们望着长安的城门,又望了望远方平坦的驰道,各个垂头丧气、如丧考妣。
“不知有生之年,可否再来一趟长安。”
“来了长安,才知道自己像沟渠里的鱼,之前的日子都白活了!”
不知那个使者充满哀愁的叹气声响起,顿时引来成片的附和。江陵月宽慰道:“只要大汉的关系保持住,以后一定还有机会的。”
“景华侯。”说那句话的人笑了笑:“我担心的是,以后若是再有这样的机会,有资格来的可就不是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