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主将”应战(1 / 3)
北汉太尊驾崩,三皇子和南次都是神情凝重,虽然一直在准备着准备着,突然间逼近的归期,尤其是让南次大觉那丧钟刺耳,一声一声,有如撞击在心口的空洞上,北汉的官吏跪地一片,南次靠近瀛姝的耳鬓:“两件事接连发生,我们不如也干脆移宿宝光殿。”
南次问得小声,三皇子的耳朵却没漏过,太尊一死,他们返朝的日程就正式进入倒计时,最后一段时日,当然能挤入核心就挤入核心。
“左副使,从前我们不宜宿宝光殿,那是因为北汉王的后妃常会前往宝光殿,可……如今丧钟响,虽然不知究竟是哪位尊者崩,但必定会逢国丧,宝光殿又非内廷,国丧期间,北汉王廷的后妃总不至于再有与外臣闲谈的……异事了吧?再说北汉王廷遭遇此等大事,我与五弟皆为使臣,依礼,也该参与吊唁,我觉得继续留在使驿才为不妥了。”
客曹令已经哭诵了一番诔辞,直接带头恭送了太尊的魂魄“荣归”昆仑虚,一听三皇子这话,整个人都愣住了!!!怎么个说法,难道丧钟敲响,不能直接宣告臣民死的到底是谁么?不是这样的吧?丧钟难道不是等同于羌部的螺号,父存子亡不号?丧钟一响,难道不是直接说明太尊帝驾崩么?
倒也不怪客曹令糊涂,实际上,北汉立国后,礼制其实就一直未得完善,特别是对于丧葬制,姜雄鹰随着越来越迷念长生,根本就不愿意制定自己死掉后的仪制,他甚至听不得个死字,因此国丧制根本没有真正确立下来,只不过依照北赵确立的国丧制,姜泰登位后,提出君王崩,不再以普通丧仪响螺号为悼,改以丧钟,关于具体的国丧制度还在制定当中。
客曹令一来是知道太尊最近会驾崩,另外按照羌部的旧俗,子亡于父前,不鸣螺号,想当然也不会鸣丧钟,干脆忽视掉虽然太尊为君父,可皇位之上的人才能称为真正的一国之君,按道理皇帝驾崩,当然也会鸣响丧钟。
在羌人的认知里,太后、皇后虽然身份尊贵,但女人死后是没有资格享受国丧待遇的,丧钟不可能为女人而鸣。
可纵管是客曹令产生这样的推测不算十分不合情理,但毕竟北汉立国之后还从未敲响过丧钟,发生了这样的异事,他立时笃定是太尊驾崩……反应太过迅捷了!
客曹令今日连犯两件过错,哪里还顾得上拦阻使臣移宿宝光殿啊,横竖这样的事也不是他能做得了主的,除了陛下之外,只有大尚臣有权决对了。
瀛姝也知道这件事不能由她擅自作主,说:“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先明确究竟发生了何事,想必北汉君上此时无睱接见外臣,我们当先拜会大尚臣。”
不管太尊死得多么“不出意料”,做为大豫的使臣,当然没有必要质疑姜泰弑父,可瀛姝明知使驿里的人员派系复杂,关于客曹令今日露出的两大破绽,不怕传不出使驿外头去,必定就有有心人加以利用,北汉的时局越乱,不管对大豫,而是殿君及她日后脱身,都是大有好处的。
宝光殿已经飞快挂上了白幡,宫人们也都换上了丧服,使臣团不是北汉臣民,大不必为姜雄鹰服丧,可按照礼仪,当然也要换上素服,时下的素服不仅限于白色,青、赤、黄、黑四色没有织绣纹饰的衣装都算正统的素服,素服其实也是常备的,倒也不需要另备。
更换好了素服,三皇子及南次先去拜会了大尚臣,确定丧钟是为太尊而鸣,大尚臣也没理论这二位打算暂时移宿宝光殿的事,其实姜泰巴不得四大使臣都住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却苦于没有借口非要让两位皇子舍弃出入相对自由,并且有众多使团卫护侍左右的使驿馆,住进存在死得不明不白的莫测风险的未央宫里。
尽管从始至终,姜泰都想过要东豫两个皇子的性命,可对方要主动住进宝光殿,这无疑让姜泰更加放心。
当丧钟响起时,神元殿君正和梁会对弈。
梁会先吃了一惊,虽然他也知道姜雄鹰近期会驾崩,可仍难免觉得突然,当即便放下了棋子:“殿君莫慌,卑职这便去告知左副使及四殿下。”
殿君却还算镇定:“不必了,虽然瀛姝没想到两件事都赶在今日一前一后发生,可听闻丧钟响,自然不会在宫外久作耽搁,梁副领先让亲卫们都除去革甲,更换素服,是了,先随我去见杨内臣,我们不能表现得太冷静,该找他询问究竟发生了何事。”
等瀛姝、司空月狐赶回宝光殿里,一切已经有条不紊,杨内臣赶紧上前禀报了太尊驾崩的“噩耗”,一应北汉的宫人都把哀戚的神色挂在了脸上,瀛姝也自是神情凝重,更换素服,再与殿君、梁会碰面,三两句话说明了使驿发生的那件事端,才见司空月狐换了身乌褶白袴,拾阶而登中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