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一个名字 说张煌言(2 / 3)
“于是朝廷开始重视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材,张煌言虽考文举,但仍须加试一些战事急需的武备科目。”
“在考试时,朝廷因为兵事紧急,令考生同时考试射箭,而张煌言竟然能做到“三发皆中”,使在场者十分惊服。”
“加之张煌言平日留心时局,“慷慨好论兵事”,故周围的人们对他更加敬重。”
听到这里,顾横确定这就是历史上她了解到的张煌言。
顾横又想到张煌言南下拒敌的一些事情。
顺治二年,也就是南明弘光元年,或者说1645年,清军大举南下,连破扬州、南京、嘉定、杭州等城。
当时,宁波城中文武官员有的仓惶出逃,有的策划献城投降。二十五岁的张煌言,挺身而出,投笔从戎。
那个时候,刑部员外郎钱肃乐等率众集会于府城隍庙,张煌言毅然参加,倡议勤王,集师举义。并奉表到天台请鲁王朱以海北上监国。
他之后授翰林修撰。然后清军破杭州,张煌言不得不随鲁王逃至浙闽沿海,入据舟山。
顺治三年五月,大清征南大将军贝勒博洛乘虚突破钱塘江,绍兴、杭州、义乌、金华等城相继失守,南明宗室的那些郡王,比如乐安郡王、楚亲王、晋平郡王等都在金华殉国。
鲁王则在石浦守将张名振护卫下自台州出海到达舟山,张煌言随即赶回鄞县故里,与老父、继母、妻儿子女诀别,追随鲁王一行至舟山。
张煌言为了大明,舍了小家,已经世间少有了。
但舟山总兵、隆武帝所封肃虏侯黄斌卿却拒绝接纳,鲁王只得逃往福建长垣。不久,鲁王去厦门,张名振留舟山待机。
张煌言与张名振待局势稍定后,重返浙东与舟山地区,组织招募义军。而张煌言被鲁王加授右佥都御史之官职。
然而命运对于张煌言而言,并不是从此一番风顺。
顺治四年,即永历元年、也是1647年,清朝一个提督叫吴胜兆的,欲在苏州反正。起事前联络定西侯张名振支持。张煌言劝张名振援吴胜兆,张名振遂命张煌言为监军,徐孚远副之。
在四月六日张煌言自岑江出发。不料四月十三日在崇明岛外遇风暴而大败。总督浙直水师户部左侍郎沈廷扬、总兵蔡聪等将领十余人上岸后被清军俘获,于七月三日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