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北溟萧家(2 / 2)
可玄武帝求娶萧姮,无疑是给了萧御川及萧家另一条出路。若是扶持玄武帝继承大统,那么萧家便是肱股之臣,和皇室间的猜忌便会得到缓解,玄武帝自然没有理由动萧家,即便内心有想法,也会顾及朝中其他肱股之臣以及天下悠悠众口,绝不会愚蠢到过河拆桥让臣民凉透心。萧家只要有兵权在手,就意味着往后萧姮的儿子自然会是太子,那萧家的地位更是无法撼动。
玄武帝早已看穿萧御川的心思,他索性向萧御川承诺,若他日自己登上皇位,萧姮便是他唯一的皇后,她的儿子也将会是北溟的太子。最终,萧御川向先皇请旨替二人赐婚。不久之后,玄武帝被册封为太子。
玄武帝登基后,也信守承诺,册封萧姮为仁昭皇后、萧姮的长女为长公主,只是玄武帝登基不久又正值壮年,容洺也不过周岁,故而暂时没有册封其为太子。萧御川也明白此时朝中局势尚未稳定,不能操之过急,自己的势力又远在边关,只要自己依旧能率军占据边关要塞,那就不怕玄武帝言而无信,于是萧御川在玄武帝登基后不久便重新返回边关驻守。
只是萧御川万万也没有想到,多年之后,他等来的不是册封容洺为太子的喜讯,而是仁昭皇后病逝的噩耗。
萧御川难以置信,仁昭皇后一个将门嫡女,自幼身体底子便远胜于旁人,怎会突然病逝?萧御川怀揣着满腹疑惑,暗中和自己的外孙女——长公主取得了联系,这才得知整件事情竟与墨族建交有关。
前年一直居于北溟国北边的墨族派遣使者前来北溟,请求与北溟国互通商贸,以此来增进两邦之间的友好往来。朝臣们得知此事后,连夜上书,多数都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原因有四。
第一,北方游牧民族一直逐水草而居,由于北部气候寒冷干旱,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农作物生存,加之受耕作技术、冶炼技术等因素的限制,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资匮乏,以致这些牧民时常入侵与掠夺北溟北部的边陲小镇,严重威胁到北境的安全,北溟与这些北方蛮夷一直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
第二,墨族不过是北方众多游牧民族中相对弱小的一个,在被其他部族抢夺了他们的草场后,他们无法生存,才被迫迁徙至北溟边境,与北溟毗邻而居。这样的民族,本就资源贫瘠,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去催生文明,凭什么能与泱泱北溟建立邦交?
第三,北溟经过了经济复苏时期,本就有能力再开疆拓土,随时能将墨族纳入北溟的版图,如今不过是缺少一个举兵的理由罢了,若在此时互通商贸、建立邦交,让墨族学习到了中原的先进文明,那以后若想征伐墨族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第四,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四国大战之后,各国经济衰退,北方游牧民族趁势崛起,实力日益强盛,大有向中原扩张之势。墨族之所以要与北溟建交,无非是希望在遭受其他游牧民族侵扰时,得到北溟的庇护而已。如果往后与北方蛮夷交战,墨族会不会再次倒戈相向?
一时间群臣纷纷劝谏玄武帝,此时不宜建交和开放贸易,以免后患无穷。
然而墨族的副使却对中原文化十分了解,她列举出许多前朝与边疆的事例,并向北溟献出文书。
文书上明确写出,若往后北溟要与北边部族开战,墨族会与北溟一起抵抗他们,相对北溟的军队,墨族更加熟悉草原的气候和地形,可以充当北溟大军的前锋。
这位墨族的副使凭借不凡的谈吐及渊博的学识成功化解了北溟对墨族的部分顾虑,并得到了玄武帝的赞同和赏识,后来众人才知道,这位副使竟是墨族的公主——墨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