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接应”(2 / 2)
奢华的书房熏着不知名的香,从方桌左角的香炉中有一缕青烟竖直飘出,仿佛是被什么束缚住。内堂之中,一人躬身俯首立在方桌前。
坐在方桌后面的人,身着黑底金丝绣龙衣,不怒自威的脸上露出几分不悦和轻视之色,缓缓道:“果然是个志短之人,不堪大事。我看这晋爵似乎也不必了。”
“陛下三思。”那躬身之人抬起头、直起身急道。“虽是颜将军有过,但其亦有功。”
看方桌后面的人没有阻止,他继续说道:“更何况他手握重兵,不日便要进京述职。现朝中两派本就不和,更容易以此为借口而加大争斗。若是功无赏而过必罚,北境之乱恐燕王一人之不及。”
那人看了一眼对面人的神色,又缓缓抬起右手,轻轻向旁处一压,继而缓道:“陛下可记下其过,封赏如常,日后不倚重用,徐而削之。其性本躁狂,积累而重罚,则可安人心。”
那身着龙衣之人,显然就是当今皇帝陛下!
听了这人的一席话,微微颔首,却仿佛仍有不甘,厉声道:“本以为是朝廷栋梁。梁国公?哼!就凉国公吧!即使打了胜仗,也不该放纵亲兵欺辱民女,他自己居然还对北境的王室内眷女子用强,本性何其恶劣!”
皇帝停了一停,又说:“蒯先生说朝中两派之事,明白至极,却是两派中哪一派呢?”
这位被称为蒯先生的突然挺起胸膛,哈哈一笑道:“陛下也会打趣我等平民布衣呐!我兄弟二人年少,承蒙陛下看重,只负责内堂听事,不想入仕为官,自然是哪派都不帮的。况且,朝中大臣知我兄弟者甚少,知者又以我年少不当回事,谁也不拉我过去,所以我兄弟二人也只能是赖在陛下厅中混些吃穿罢了。”
皇帝听了蒯先生自嘲的话,问道:“先生兄弟为何不想入仕?”
看蒯先生笑而不答,又似劝说一般继续说道:“朕说过多次,封你二人重位高爵,以后日日与朕论朝事。你们二人又不偏帮任何一派,实乃朕之幸,民之福啊!更可光宗耀主、封妻荫子呀!”
蒯先生答道:“陛下如今不乏知者谋臣,更多勇士猛将,我兄弟二人不登大雅之辈,不敢比拟。陛下倚重的‘永相’在朝堂之上亦有作为,别人不知,我却知晓,虽不明其人,却祥知其事。永相只为陛下分忧,不受他人蛊惑,为陛下尽心尽力,现已有两代人才立足朝堂,又分别擅长智、武,尽心尽力辅佐王道,不只今朝,后世亦无忧矣!”
蒯先生又说道:“陛下虽以永相驻入八方四面,永相亦是不负陛下,但仍有漏洞。比如此次,永相虽比战报传回的消息要快上两天,但并未禀告颜将军纵容军士等事。虽是秘密处理了一些军士警戒军营,却并未引起朝中重臣的重视。我兄弟游历天下,为陛下带来的消息,不是比我等在朝中为官要更有价值吗?”
皇帝听闻,思索了片刻,道:“也罢!朕有先生兄弟在侧,远做耳目、近为智囊,已无忧虑。时候不早了,先生请回吧!让小顺子护送出城。”
“先生这边请!”说着,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太监,引了路,进入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