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万山城(1 / 3)
万山城位于旧蜀国的最南端,因此直到大蜀刘氏宣布降服于秦之时,此地都未曾发生过血战,但是万山城的城墙却尤为高耸。大秦一统人域后,新设的“筑监司”先后测量了人域境内二十一座古城。
万山城的城墙高度和厚度可以说仅次于洛阳城,在人域全境位列第二。比之旧蜀都城“玄重”那是要高了太多了,不过万山的全城面积却是比之玄重要略逊一筹。万山的城墙高三十丈有余,最厚处有二十丈,东西向长五十里,南北向宽三十八里。
难以想象前人是怎么筑下如此巨城的,而且此种巨城全人域共有二十一座。
虽大小各异,墙体的材料也不尽相同,但是各自风格类似,好似出自同一批匠人之手。据魏邵阳了解,“筑监司”立司之后最重要的一项任务便是探查古城之密。但是好像探查了一整年也无半点头绪,随后便不了了之了。
戌时的前一刻,魏邵阳终于是走到了万山城南门前。此时临近关闭城门的时间,城门口处除了守门的两列驻军,早已空无一人了。即便如此,城门口的驻军依旧站的笔直,右手持秦枪,左手扶长盾,一丝不苟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城门两旁各放置有数个火盆,每个卫兵的身侧都设有火把挂台,火盆或火把上都设有盖子,火光交错,丝毫不受雨点的影响,把整个城门照的透亮。再往城门两旁的高墙上望去可以清晰看见一排火光摇曳在黑暗中,随着视线远去慢慢没入黑夜。
此时早已非战时,但是万山城护军依旧是每四个时辰轮一岗,日夜轮守,没有丝毫懈怠。
仅城门一处驻军,就可见大秦治军之严谨。
魏邵阳才一走出官道,离城门还有五十丈开外的距离时便感觉有目光投射到自己身上了。魏邵阳没有停顿,仿佛毫无察觉,只是在行走中刻意的让“笃学”玉佩晃动的幅度更大。还没走出去五步,便感觉目光已经退去。
“呵呵,年轻。”魏邵阳不禁内心轻笑。
这个刻有“笃学”二字的玉佩便是笃学司发放给上院中成功“出师”的弟子们的凭证。大秦立国之时,便是笃学司的立司之时。随着大秦立国之后的日渐稳固、膨胀,入司笃学的少年郎也是越来越多。
雄狩六年,第一批弟子学成之时,笃学司分立了上下两院,下院弟子“出师”则入上院继续笃学而行,“结业”则可以入朝、入军、入市。若未能顺利结业或出师的那只能入世了。而上院弟子中又只有其上上佳之人才能被评为“出师”,从而获得笃学玉佩。
分立上下院十五年,上院也已有九届学子结业,但是笃学司记录在册发放出去的玉佩大致也就五佰余,平均下来一年不过五十余人。
要知道就算只看北燕旧地,笃学司立司第一年就有数百万少年入司,此后每年也有数十万。即使只算上院弟子也是每届超万余人了。可想而知,能得到此玉佩的难度之大。
而且从进入下院“出师”再到上院“出师”一共需要十二年时间,第一个被吞并的大夏是雄狩十五年开始设立笃学司的,也就是说目前只有北燕旧地的学子能拿到此玉佩。
因此就现在而言,这“笃学”玉佩不仅仅代表笃学司内最优秀学子的身份,同时也是正统秦人的象征。
目前人域境内二十一城驻城守军的中高层人马基本都是来自北燕旧地的,出身于旧秦的“御城司”。
像万山城这种边境线上的守城军更是秦军中的嫡系部队,大部分都由旧秦人组成。这一系人马远离故土已久,看到此玉佩大都会心生亲切感。
魏邵阳腰间的这块玉佩自然不是作假的,那是他作为上院第一批“出师”弟子时被授予的。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出师后的十余年间从一介草民做到了如今的大秦九卿之一,更是能够执掌实权机构“断狱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