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早衰(1 / 3)
天妒英才,人杰早衰。“灾害纪元”六百五十九年,年仅两百七十六岁的薛瑞,老了。
确知自己生出白发后的第二个月,“薛老板”将早已在心中拟好的一份文书,落于笔端,昭告天下。
洋洋千字,要旨有三:
其一:“通汇钱庄”天河以北的分号,全数更名为“汇通钱庄”;
其二:“通汇钱庄”与“汇通钱庄”的银票,可以互兑;
其三:自己死后,“通汇钱庄”由长子“薛谦”继承,“汇通钱庄”由次子“薛让”继承。
此信一出,举世哗然。对于“南人”来说,也就只是哗然,反正天河以南,根本没有第二家钱庄可选。天河以北,却炸开了锅。
“诸位,不要急,不要急,听我解释!通汇、汇通,只是变个名字而已。各位先前在本号寄存的银子,还是能在本号兑取!不用怕,能在本号兑取!”
汇通钱庄-枯荣城第三支号。掌柜“冯希”沙哑着嗓子,高声劝慰着众人。精于“算学”的他,已数不清这是第多少次喊出同样的话。
丰临城,丰临商会。
一次例行公事的“月议”结束后,刚刚开始衰老的“薛瑞”,当真表现得如一个老人一般,没头没尾、自说自话地叙起了家常:
“我薛家的祖辈,做‘钱庄’生意的第一日起,就立下规矩——永不‘放贷’。什么‘天下第一大钱庄’,说穿了,我们就是‘看库房的’。只不过‘库房’中存的是金银而已。‘通汇钱庄’能有今日的体量,凭得就是‘薛家’一代人接着一代人,老老实实地‘看库房’,从不惦记将‘库房里的金银’拿出去做生意。
七百年前,天河以南有‘九大钱庄’,后来变成‘四大’,最终独剩一家。并非‘薛家’做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或出了什么不得了的人,我们就是‘不偷东西’而已。
十二年前那场旱灾,‘北边库房’破了个天大的窟窿,也可以说,就是被老天爷伸手捅了个窟窿。即便那一次,我们也是用‘薛家’几百年积攒下的老底把窟窿填上的,没碰过‘南边库房’里半两银子。
哈哈,人老了就是活多。其实不用我说,诸位自然明白:只要我们不拿‘库房里的金银’放贷,‘现银’对比‘银票’的总数,就绝不会乱。所谓分家,不过是从此以后:南、北两边的钱庄,按月‘轧差、补欠’。算不上什么技术活儿。一块豆腐,如果是干净的,你从任何一处把它切开,它都是干净的。”
“薛瑞”额前的白发没有拔去,也不曾漂染。从他眼中,更瞧不出太多迟暮之人的颓丧,仿佛已坦然接受了“早衰”的事实。薛瑞老了,但当然没有糊涂。他很清楚,今日没人质询,绝不意味着没人忧虑。
…………
枯荣城,城主府。心力交瘁、满眼血丝的“薛让”,实在不知该分出多少心神与情感,用以哀伤父亲的早衰。
随着“天河以北”的各个“分号”尽数更名为“汇通钱庄”,那有如野草狂生、星火燎原般的扩张之势,戛然而止。
“只需再给我十五年,哪怕十年也好……父亲,您‘老’得不是时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