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9 新人新船(2 / 2)
这种帆型非常适合在顺风和侧后风状态下飚高速,推重比高,能装载更多货物、武器和人员。但遇到逆风或者风向不稳定的情况,动力会明显减弱,转向和掉头非常吃力,要不停收放横桁帆调整帆向。
在阿拉伯海域和地中海南部,还流行着一种以三角帆和斜桁帆为主的帆船,其特点与全装帆正好相反,操作简单适应各种风向,但推重比小,顺风高速性差,不适合用于排水量大的船只。
秦级战舰的帆型皇帝说叫混合型,说好听点叫博采众家之长,说难听了就是大杂烩。前桅杆的横桁方帆有顺风推重比大的优点,主桅和后桅的斜桁支索帆则继承了三角帆的灵活已操作特性,中庸也。
对于这种解释,袁可立当场就提出了质疑,如果秦级战舰在顺风的时候不如全装帆型跑得快拉的多,逆风时又不如全装三角帆跑得快转向灵活,这不等于遇到欧洲横帆战舰吃亏,碰见阿拉伯三角帆战舰依旧吃亏,要它何用啊!
但皇帝的回答很巧妙,也很无耻。他说作战胜负往往不是比谁的优点突出,更多时候取决于谁的缺点少,谁更容易扬长避短。
秦级战舰在顺风时不如欧洲战舰速度快,但在逆风和弱风状态下速度和转向都占优。遇到阿拉伯战舰,逆风和弱风状态下不够灵活,可顺风性能又成了优势。
总之一句话,不管对上任何一种风帆战舰,秦级都能找到自身优势并加以利用。剩下的就只能交给舰长、水手和炮手们了,当然还有运气。
另外减少横帆增加斜桁支索帆,还可以解决目前大明海军的最短板,人员!一艘旧战舰不算炮手,最少也得有70名船员才能满足远航需求,但秦级只需要40名。
用一半的人手操作同等级战舰,哪怕防御和攻击性能都不变,依旧是大优点。这样一来海军等于扩编了一倍,战斗力增加了一倍。
同时皇帝还指出一个普遍存在于海军和造船厂工匠头脑里的错误认知,在帆船海战中,战舰的吨位、火炮的数量并不是制胜的唯一指标。
按照造船、铸炮、航海技术的高低,还有对海权的不同理解,各国海军的发展方向都不太一样。具体到大明海军,船只大小以四千料左右最合适。
为此皇帝还发明了一种衡量船只大小的新单位,叫做吨。一吨差不多等于1675斤,而两千五百料的新式战舰,约等于240吨的排水量。
至于说排水量怎么计算,船厂里的大部分匠人都不会用,但没关系,皇帝派了几名内官常驻,啥也不用干,每天就拿着图纸跟在大匠身边,随时随地解答图纸和模型的区别,还有吨和料之间的关系。
四千料的战舰是个什么水平呢?答案很让人沮丧,即便拉到濠镜澳也算不上大船,但也不算小,属于中等偏上。但听葡萄牙水手讲,真正的西班牙大帆船很多超过了万料,和它们相比,秦级就有点显小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