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训诫(1 / 1)
宋玉看着眼前的情况,有些生气。是封是赏,他本无甚在意。本来他什么都没有做,结果被这些人责问,好好的心情被弄得糟糟的。
“诸位需要在下说些什么,恩赏自乃官家旨意,朝廷旨意,各位若有疑问,何不询问知府,何不上奏朝廷?”宋玉本来看那位赵公子还算个老实人,懒得计较,还打算把事情原委告诉他们。不过一看到那些站在身后之人的冷嘲热讽,他倒是心里笑了。明明就是嫉妒,却要瞎凑热闹,便懒得多说。便自己坐下看自己的书,意思很明显,就是这样,你们怎么办,不服气有胆子去问知府大人呀,去问官家呗。老子就是就是有封赏,你们又急还不能怎么样。
这些人见宋玉不搭腔,不理他们,也只能冷嘲热讽一番。顺便还不忘记夸赞一下马文才的赈灾济民,不恋俗名。
而此时苏老终于发话了。而今天江得话题便是治学。“何为治学,治学为何?”
众人便侃侃而谈,引经据典。
见众人说得理论都差不多了,苏老突然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脸色严肃,全然没有了往日的温和。众人也是一愣。
“诸位都是膏粱子弟,出生皆是诗簪礼仪之后,钟鸣鼎食之家。这四书五经也都读过几遍了,可是呢,都自诩名门之后,冠以君子之称,何为君子呢?”
苏老开口便是对方才一顿乱起哄的士子责问。
“礼记你们都读过,修身,齐家,治国也都晓得,你们方才责问宋玉公子有如何功劳,是不是看到他穿红借绯,是不是有些嫉妒,你且说来是与不是?”苏兰一脸正色责备,没留一点情面。
“是”那位学生被面前这位苏老突然严肃的责备问得哑口无言。毕竟苏兰在这江陵一带是有名的学问大家,并非普通的一位教书先生,在儒林,在官场名声不小,若是被苏老说不是,那么士子的名声自然不会太好,要想出名可就难了。
而此刻,苏老丝毫没有结束的意思,然后又问向另外一位学生,方才也就是这位学生继赵公子之后,质疑宋玉功劳的真假,质疑朝廷。
“方才你说宋玉功劳有假,质疑朝廷,为何不在包公宣读的时候发言,而现在却在背后议论,赵公子尚且感直言上书给包公,你却在后面品头论足,”
“还有你们,是不是都觉得马家功劳最大,为马家不忿。但是你们可要知道,事情要有证据,议论政事不是胡乱指责,宣泄一通。你们怎知宋玉于赈灾无功,朝廷论功行赏又岂会因为一人之语有所偏颇,且不说宋玉功劳你们不知,朝廷恩赏,自由宰相提议,百官合计,官家允许才可,其中若有失公允,包公又岂能不察?”
苏老便对着这些人披头盖脸的一顿责备。其实学生之中还算是有几个懂得苏兰意思,便向苏兰认错。
宋玉看着苏老,训诫学生,自然明白苏兰的意思。修学即修身,古人重德,方才这些人所作所为是在不是君所为,更不是儒林学习之风,这种歪风邪气一旦助长,必然为读书人不耻,这些人尚在学堂,不知庙堂,而他们既然恭敬的叫苏颂一声苏老,苏老估计也是承这一句老师之情,对于这些关于德行态度上事,严肃处理。
但是,他又想到,苏老这次虽然是指责学生,但是貌似也有为自己出头的意思,苏老如此袒护自己,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名太早也不一定是好是,不过自己有个二品大员的父亲,他到也不是太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