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齐篡东魏(1 / 1)
公元557年,陈霸先在建康称帝,建立陈朝,是为陈武帝。此时的北方,东魏已经被北齐所取代。北齐一朝,追溯起来,实际的创建者是东魏权臣高欢。我们之前讲过,东魏的建立,高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之后他与西魏宇文泰斗争了十多年,最后在玉璧之战中败于西魏,次年郁郁而终。高欢死后,其子高澄继承家业。
高澄自幼聪慧过人,能言善辩,高欢每次跟他谈论实事政务,他都能对答如流,并且详加剖析,所以深得高欢赏识。公元536年,十六岁的高澄入朝辅政,加领左右、京畿大都督。朝臣们觉得他是个少年,心里并不服气,但看到他在处理朝务时却有胆略、有气魄,恰似久历官场的老练朝臣一般,不由得个个心悦诚服。公元54年,高澄加大将军,领中书监,兼任吏部尚书。高澄辅政后,对当时的弊政进行了一些列的改革。
北魏从崔亮开始挑选官员就论资排辈,不按才能选拔。高澄对此进行了改革,开始根据才能名望挑选官员,并亲自写书征召各地有才学、有名望的士子为朝廷效力。高澄也因此招揽了一大批文人学士,很多人都得到重用,被朝廷选为官吏,有些一时安排不了相应的位置,高澄就将他们召为宾客。
自从河阴之变后,尔朱荣为了安定朝中人心,滥封官员,很多平庸无能的官员往往能得到高官厚禄,而很多真正的有识之士却被埋没,这就导致了贪腐之风盛行。高澄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推荐了铁面无私的崔暹为御史中尉,对那些骄横跋扈的贪官污吏进行了严厉地打击,很多人被绳之以法,官场风气由此大为改观。
高澄还将朝廷治国的政策公开张贴在街头,供天下百姓自由评论,发表意见。对那些提出建议或批评时事的人,都给予优厚的赏赐,即使言辞激烈,也予以宽容,不加惩罚。这样一来,百姓的意见得到了抒发,朝廷也广开了言路。
此外,由于连年的战乱,很多百姓流离失所,四处逃亡,一些地主豪强趁机将他们变成自己的奴隶或私人武装。这些地主豪强不纳税,还藏匿人口,不上报奴隶数量,导致东魏的户口数和税收锐减。高澄多次派人前往河北等地进行整顿,打击地主豪强,解放奴隶。大量的百姓得以回到土地上继续耕种,给国家缴税,国家的财政也因此变得充裕。那些被打掉的地主豪强,他们的财产被充公,私藏的奴隶或士兵也充入军中。
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革整顿后,东魏的政治经济开始走上正轨,权贵势力受到抑制,高澄作为高欢的继承人,从此地位彻底稳固。
公元547年,高欢病逝,向来与高澄不睦的大将侯景立即叛变,投奔了梁武帝。侯景到了南梁,不久便跟梁武帝闹翻了,发动了叛乱。高澄一看南梁内乱,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立马派遣辛术带兵前往两淮之地,夺取了南梁大片土地。这次高澄一共吞并了南梁二十三个州,两淮之地都归了高澄,东魏的疆域从淮河以北一直拓展到长江沿线。在这场动乱中,高澄与其弟高洋趁势彻底控制了东魏朝政。
东魏此时的皇帝是孝静帝,他长得帅,还文武双全,因此很受朝中大臣的拥戴。高澄就很忌惮他,把他视为自己扩张权利道路上的重大障碍。于是他在取得朝廷大权之后,派中书黄门郎崔季舒监视孝静帝的一举一动,事无巨细,都向自己汇报。
有一次,孝静帝在狩猎时策马飞驰,随从赶紧劝他,陛下不要骑这么快,否则大将军高澄会恼怒的!又有一次,高澄拿着一壶酒向孝静帝敬酒,孝静帝一看这是要把我灌醉啊,于是拒绝不喝,并抱怨道,朕身为天子,却处处受人节制,活着还有什么意思?高澄当即发怒,骂他狗脚朕,还让人打了孝静帝三拳。
这样羞辱的事情还有很多,孝静帝实在难以忍受,便与祠部郎中元瑾、长秋卿刘思逸等人密谋诛杀高澄。哪知事情泄露,高澄立刻带兵进宫,当面指责孝静帝,然后把同谋全部处死。
公元549年,高澄以大将军的身份兼相国,封齐王,并加殊礼,即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距离登基称帝,其实只差了那么一小步而已了,于是高澄便与亲信们开始密谋正式夺取元氏政权。
有一天,从颍川前线凯旋班师的高澄正与亲信大臣们在北城东柏堂内商议禅代东魏之事,有个名叫兰京的厨子假装过来送吃的,趁机察看情况。这个兰京本是南梁徐州刺史兰钦的儿子,被俘虏以后成了高澄的厨子。他多次希望花钱赎人,可高澄觉得他还有用,就一直没答应,因此兰京早已心生怨恨。高澄看他行动鬼鬼祟祟的,对他产生了怀疑,令他退下,并对在座的人说,我昨夜梦见这个奴才用刀砍我,看来我得处死他。兰京在外面听到这句话,更下定了先下手为强的决心。
于是兰京将刀藏在盘底,再一次进来送吃的。高澄大怒,说我没有下令,你怎么又进来了?兰京大喊一声,我来杀你!随即朝高澄扑去。兰京的六名同党随即赶来,大臣们逃的逃,伤的伤,死的死。高澄从床上跃下时崴伤了脚无法逃走,钻入床底躲避。兰京将他一把拖出,当场杀死。兰京和同党虽然马上就被闻讯赶来的高洋斩杀,但高澄却早已身亡,年仅二十九岁。高澄聪明一世,但却过于锋芒外露,谋事尚欠周密,以至于功亏一篑,实属可惜!
高澄被刺,事发突然,朝中一片混乱。这时,二十三岁的高洋挺身而出,亲理朝政,混乱的局面马上又得到了控制。孝静帝只好封他为丞相、齐王。
公元55年,高洋要孝静帝遵循天意,仿效尧舜,禅位给自己,然后由杨愔把早已拟好的禅位诏书递了上去。孝静帝逼于无奈,含泪在诏书上盖了章。高洋登基称帝,改国号齐,是为北齐文宣帝。高洋追封高澄为文襄皇帝,庙号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