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土匪内讧(一)(1 / 2)
自从赵天龙惨死之后,雁寇山上的土匪一段时间内群龙无首,此时正在上演着争夺大当家的地位的热闹戏码。
如同中国古代历朝历代晚期政局诸侯割据一般,山匪中各股势力也是一样,通过一系列的明争暗斗你争我夺,最终,投靠的投靠、合作的合作、吞并的吞并、形成了以赵天龙的儿子赵二虎为首的赵氏派和以刀疤龙为首的刀疤派。
这两派的候选人,都有上位为尊的正当理由。赵二虎作为赵天龙的唯一儿子,英明贤武,宽以待人,如果按照历代帝王世袭制之规定,荣登大宝当然当仁不让。而刀疤龙一直作为雁寇山的二当家、常务副首长,每次下山都一马当先,冲锋陷阵,劳苦功高,大当家的撒手人寰了,由他接手也算是明正言顺。
这两股势力可以说是半斤八两旗鼓相当,相互小心提防,互挖对方墙脚,表面上嘻嘻哈哈一团合气,暗地里却相互算计,寻找机会一举消灭对方。
只是因为天枰的一端还未有明显倾斜,双方都没有必胜把握,所以未敢直接刀兵相见。
赵二虎这边,主要是倚仗着宗亲的势力和少壮派。当年他爹赵天龙穷得吃不上饭,路上抢了一个富商,把人都杀人,得了些财物,带领一家老小到雁寇山上避难。恰是生逢民国乱世,诸雄割据,也没有官军来追捕他,使赵天龙侥幸成为漏网之鱼,夺过一劫。
而靠杀人越货抢来的财物,成为了他发达的原始资本,一家人在山上吃香的、喝辣的,好不逍遥快活,所谓乱世出英雄,乱世也出草莽,中国历史几千年,自古以来皆如此。
于是宗亲闻讯,咸来投奔。当时国民党各个派系常年混战,日本兵又在东北挑衅,战争一触即发,征兵征饷,民不了生,与其在山下作乱离人,不如上山当太平匪更划得来。于是亲戚叫亲戚,朋友套朋友,赵天龙的队伍慢慢做大做强。这一帮人,可以说是赵二虎阵营的根基主力。
另外,由于赵二虎重义轻财,够朋友、讲义气,山上许多重情久的土匪佩服他的为人,于是慢慢以他为首,也形成了一个以青年土匪为主的小圈子,几十人义结金兰,是磕过头拜过把子的生死之交,这一帮兄弟,可谓是赵二虎的死忠嫡系。
再说刀疤龙,他原先是对面山上的土匪头子,也曾经是个山大王,手下原也有百八十人,几十条枪,队伍也不算小。
有一年的年根底下,连日鹅毛大雪下了一个多月,山上抢劫的货物都几乎挥霍一空了,农历的春节即在眼前,过年的财货还没有一点着落,刀疤龙着急得骂完老天爷不长眼睛,又骂小喽啰没有本领。
恰巧,一个小喽啰来报,山下的大富豪郝地主,要送些财物给当地的军阀头头拜年,正路过他的地盘,而那个军阀头子,据说正是郝地主的妹夫。
刀疤龙得到这个消息,怎一个欢喜了解,立即蹦下虎皮交椅,点齐人山下山而来。
刚到山下,却听到一声土炮响,郝地主和一帮运送货物的伙计立即抱头鼠窜,一溜烟儿消失得无影无踪。
原来,对面雁寇山的赵天龙一伙也探听到这个发横财的消息,山寨里同样缺肉少粮,这送上门的买卖,谁不想趁着年底捞上一笔打打牙祭?
虽说平时两个山大王素有耳闻,历来井水不犯河水,几乎同时下山抢同一笔买卖,还是头一次。正是一山不容二虎,一货不容二主。究竟如何分赃,两个山大王却各不相让。
到了嘴边的肉,谁不流口水,谁肯轻易撒手,要在平时,为免伤和气退让一步也就算了,可如今正是大雪封山年关将近,全靠这批财物过个肥年呢,不然兄弟们吃什么喝什么?
西北风刮得正紧,两支人马僵持不下,谁都不肯让步,赵天龙和刀疤龙二龙相斗,必有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