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曹孟德(1 / 2)
夜晚,一队汉军静候在营地外。为首的,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胯下一匹青色神驹,看穿着应是一名都尉。这男子,便是当日与左右中郎将一并被派来镇压颍川郡黄巾的骑都尉曹操、曹孟德。
话说,这曹孟德生于宦官世家。祖父乃是大长秋曹腾,这曹腾因净身入宫膝下无子,便过继了同族的曹嵩为子,这曹嵩便是曹操之父。据说,着曹腾乃汉相曹参之后。早年因事入宫,担任黄门从官、太子侍读。汉顺帝即位后,历任小黄门、中常侍、长乐太仆。定策迎立汉桓帝有功,受封“费亭侯”,累迁大长秋,加位特进。曹腾用事宫中三十多年,服侍四位皇帝,未有显著过失。心怀宽广,推荐贤人。
所以,这曹家在洛阳也算风光。其父曹嵩也是官至太尉,虽然是花钱买的。但在这运行了几百年的大汉帝国中,腐朽早已深入骨髓,买官卖官也算是约定俗成。在汉灵帝即位后,这买官已经到了明码标价的地步。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曹操的幼年自是无忧,整日便是与那些世家子弟在市井厮混。像什么四世三公的袁家庶长子袁绍,嫡长子袁术,都与曹操相熟。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和南阳的何颙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阳的许劭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而之后的曹操,显然也没愧对这些评语。熹平三年,曹操举为孝廉,任洛阳北部尉。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硕的叔父用五色棒处死。之后便被明升暗降,调任为顿丘令。之后又因妹夫被杀,免去官职,赋闲在家。后又被征为议郎,但朝政腐败,让曹操并未能有所作为。直到黄巾起义,他又被拜为骑都尉,随皇甫嵩朱儁一同围剿黄巾。本以为这次可以建功立业,谁想到朱儁大败,自己也与主力失散。直到近日,才知晓皇甫嵩与朱儁被困于长社,便立马前来支援。之后,便是这般情况。
曹操望向周围,现在整个长社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毕竟几个时辰前,这里还是一座被围困俩月的危城。谁承想一会功夫,便形势大变。
这二十九年以来,曹操自问经历颇多,也算几经沉浮。此刻却也不由感慨,这战局真是瞬息万变。
“孟德,你可算来了!”突然的声音打断了曹操的思绪。
说话的正是左中郎将皇甫嵩,其身后跟着俩人,一人自是右中郎将朱儁。另一人却颇为年轻,这让曹操有点狐疑,难道又是哪位世家弟子?
“中郎将,孟德来迟了,还望恕罪!”曹操虽是怀疑,还是赶忙下马迎了上去。这两位中郎将,现在可算是自己顶头上司。
“这说的什么话?若没孟德相助,我如何获此大胜!”
“孟德今日刚到,谈何帮助中郎将?”曹操闻言,一脸疑惑。
“若非孟德派子归给我出此良策,此刻我怕还在焦头烂额了。孟德不必谦虚了。”
“子归?我不认识这样一个人啊!中郎将怕是误会什么了吧。”
“不对啊,这个年轻人说是你派来的。就是他让我效仿田单,我才以火破敌,大获全胜。”说着,皇甫嵩指向了身后一脸尴尬的云汜。
发现几人目光都汇聚到自己身上,云汜一脸无奈。
“还望中郎将恕罪!”云汜连忙拱手,解释道:“在下却实不认识曹都尉,只是如若不说是曹都尉派来的,我恐怕连中郎将的面都见不上吧。毕竟,谁会相信一个黄巾装束的人说有破敌之策。为了保险起见,我才出此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