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幼年求学(1 / 1)
秦朝末年,在熙熙攘攘的淮阴街上,一位年轻人穿梭在人来人往的人流中,在漫无目的地游走,这位年轻人衣裳破旧,腰中别着一把宝剑,虽然面有菜色,但目光坚定,这位落魄的青年就是日后叱咤风云,西汉开国功臣,楚汉第一名将韩信,此时韩信刚从亭长家走出,亭长老婆非常嫌弃他老到她家里蹭饭吃。
韩信出生于一个贵族富裕之家,小时候生活也算幸福,过得无忧无虑,可是没过几年,不知道什么原因,父母相继而亡,韩信成了一个没人疼的孤儿,家道也渐渐中落。家道中落,自然就会受尽白眼,韩信小小年纪吃了不少苦,尝到了世态炎凉。
正当韩信不知道未来会如何时,幸亏一位先前与韩信父母交好的朋友名山野上人收留了他,先生乃是一位饱学奇士,避世隐居深山之中。先生看到小韩信聪明伶俐,便收韩信为徒。小韩信兴高采烈地与先生来到先生住处,从此拜先生为师,学习知识。
小韩信天资聪颖,勤奋刻苦,特好兵法,喜读兵书,特别是孙子兵法,读起来爱不释手,废寝忘食。与先生讨论兵法头头是道,对兵法战列常有自己独到见解。先生非常喜爱韩信,对他倾囊相授。
冬去春来,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小韩信渐渐长大成人,成年的韩信熟读兵书,学业有成。一天,先生把韩信叫到面前,慈祥地望着他和蔼地说道:“孩子,你已长大成人,学业有成,好男儿志在四方,你可以下山,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韩信心中不舍恩师,含泪说到:“师傅,弟子舍不得离开师傅,让弟子服侍师傅,待师傅百年之后,弟子再出山。”先生说到:“孩子,我也不愿意你离开,但你已经长大了,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应该干一番惊天的事业,岂可碌碌无为,终老于荒野之中?”听到老师这么说,韩信心中想了想,随即请教老师,问到:“先生指教得是,先生,这个世道有建立不世的功勋的机会吗?”
先生笑了笑说:“自秦统一六国以来,已经十几年了吧,可是始皇帝行政暴虐,用法家那一套,施用严刑峻法治国,致使民怨沸腾,始皇为了维护其威严,防止民众造反,实行愚民政策,到处大肆焚书坑儒,为了便于调遣兵将,在全国大修驰道,民众苦不堪言,为了对付北方的匈奴,不断的征丁,使许多人还没有到地方,就惨死在路上。始皇此人好大喜功,喜欢四处封禅,求长生不老之术,空费人力与物力,使国家疲敝,百姓生活于水火之中,长此以往,百姓必将反抗,天下必将大乱,秦朝必会覆灭,到时天下逐鹿,建立盖世功勋的机会就会到来。”
“可是先生,秦统一六国,靠得是强兵硬弩,秦兵精锐,天下莫能挡,怎么可能会灭亡呢?”韩信问。
“取天下者取的是人心,而不是强弓硬弩,孙子兵法计篇开篇就讲取胜的五原则:道,天,地,将,法。其中道是第一,道是大王要与民众同意,大王要为民众利益着想,要想民之所想,正如先圣孔子讲的要为政以仁,要以仁治国,而始皇就知道满足自己的私欲,不顾人民的死活,民心大失,他的下场不会好到哪去。民众没有活路,必会揭竿而起。何况秦刚刚统一六国,六国的贵族王室的后人都在无时无刻梦想复国,天下马上就要大乱了”
“那先生,如果天下大乱,学生如何建功立业呢?”
“你熟读兵法,可以为将,如果遇到明主,必将成就一番事业。但你不可为王,王者需要有纵缆全局的大智慧,你缺乏纵缆全局的智慧,这是你的个性使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的个性,适合你的不一定适合别人,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于你,做事业要事得其所,不要做不适合自己的的事,否则会招来免顶之灾,杀身之祸。孩子,你是一个难得的将才,而不是王者,如果将来有人劝你当王,你一定要警惕,不能利欲熏心,功成之后,不要贪恋权位,要功成身退。孩子,你应该记得春秋吴国与越国争霸,越王勾践在大夫范蠡与文种的尽心辅佐下,卧薪尝胆,经过十年积蓄,十年修兵,终于灭亡吴国,一血前耻,范蠡在帮助越国灭了吴国后,功成身退,临走前给文种一封信,信中讲到: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告诉文种,越王可以共患难,但不可以共富贵,劝文种赶紧离开越王。但文种贪恋权位,没有听范蠡的忠告,最好被越王勾践赐死。所以,孩子,以你的才能,你将来一定会有一番大作为,也一定会功成名就,但是功高必震主,必会引起大王的猜忌,历史上的权臣被大王猜忌而身首异处的数不胜数,吴国明相伍子胥屡屡劝戒吴王夫差,挑夫差的毛病,夫差恼怒成羞,最后在伯嚭和勾践的密谋下,听信伯嚭的谗言,伍子胥最终被吴王所猜忌而被赐死,夫差也因为不听伍子胥的话,杀死勾践,后来反被勾践所杀,所以孩子你一定要好自为之。”
“先生的教导,学生谨记在心里。”
“另外,为将者要制怒,怒火是为将的大忌。怒可复喜,亡国不可复存,为将之道要静以幽,统兵之道要其徐如林,其疾如风,要不动如山,动若雷霆。年轻人好面子,容易冲动,这样会出大事,遇事要忍,要冷静,不可率性而为,小不忍则乱大谋。”
“是,先生,学生铭记在心。”
“孩子,你明天便收拾东西,下山回到你的家乡去,不要去县衙任职,在家乡隐忍待机,等待时机。记住你不能说你是我的学生,我们师生情谊至此为止。”
“先生,弟子拜别先生。”韩信满含眼泪,跪在先生面前,叩头拜别了先生,佩戴着祖上的一把宝剑,辞别了先生,回到了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