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夹击(1 / 2)
程武站在南林县城墙之上,望着白雪皑皑的大地,平复着自己略有些紧张和欣喜的心情。看起来一切顺利,战局完全按照程武的设想进行。城内的抵抗已经渐渐平息,程武没有去看城内现在仍在拼死抵抗的少量叛军,而是尽力眺望着远方,思考着接下来要做的事。
现在赵振楚已经基本接管了南林县,凭借其十几年执政的经验,迅速颁布了一道道政令,暂时稳定了南林县的情况。虽然南林州其他各县现在还有刘明军的活动,但南林州其他各县的地主豪强都与南林县的地主豪强藕断丝连。朝廷并不需要多做什么,这些地主豪强自然就会站在胜利者这边,一如之前他们站在刘明那一边一样。朝廷现在最重要的是保证南线平叛的顺利,对这些墙头草的行为自然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虽然刘明仍然保有相当多的兵力,但他现在失去了整个南林州。可以这么说,以现在的局势来看,刘明部就已经是一伙没有根据地的流寇了。如果求稳的话,程武最应该做的就是一直留在城里,只要南林县城不失,他自然有功无过。但是作为对刘明了解最深的对手,他明白,他必须乘势一举灭掉刘明,否则他可能会失去最有可能灭掉刘明的机会。
程武当然希望自己可以现在就从城里调集大部队汇合现在在营寨中的部队直接攻击现在在大峪寨的刘明主力。然而他知道,现在南林县城失而复得,容不得他抽调现在的兵力去进攻刘明。大雪纷飞,等到南林县平静下来,时间也已经不知不觉地从发动袭击的凌晨转到夜晚。他权衡再三,最终还是决定放弃现在去围攻刘明的冒险做法。正如李明建议的那样,现在天时地利都不在他这一边,不如等第二天再战,此次战果已经足够惊人。他不由得想着,自己是有点急功近利了呢?还是错失良机了呢?
第二天清晨,南林县内,程武聚集了大约15部众。自然是之前从程羽那里借到的1私兵和那不断减员又扩充的部队-他从柳林州带出来的“5精锐”。程武没有多说什么,和大峪营寨处官军再次联系确认后,便带着他们直接扑向在大峪寨的刘明军。程武选择了对大局最稳妥却对自己相对危险的办法。他只给了自己15人去夹击刘明军,即使失败,只要他们握着南林县,他们就还占据着局势的主动权。
话分两头,让我们把视线转到刘明处,在程武部开始攻击南林县的时候,刘明就收到了来自斥候的速报。他明白,现在的南林县城是最空虚的时候。正当他准备派出部众夹击这伙胆大妄为的官军时,他却收到了南林县已经沦陷的消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南林县城竟然会被大开城门,这直接导致了南林县局势的不可收拾。他有些愣神地看着远处那不可见的南林县城轮廓,心中涌现出不甘,他明白局势一下子变得对他非常不利。
现在刘明已经没有时间想南林县为什么会沦陷的事了。他要针对当前局势快速作出决断。他审慎地考虑了两种选择:撤退到浪荡山,或者冒险进攻南林县城。他知道撤退到浪荡山是最稳妥的选择,那里有地势险要,秦舞祥借此已经是嘉峪山脉周边第一大势力,可以更好地防御官军的这波反扑,并且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运输,有充足的粮草供应,足够他们度过这个冬天。但他也明白,如果放弃南林县,将会失去对整个南林州的控制,这对他的声望和势力影响将是巨大的打击。
现在他这里还有5左右的部众,他要怎么做才是最好的?理智告诉他应该连夜向浪荡山转移,但他并不甘心,他想不明白程武是从哪里找到了一支可以突破城防的生力军,部队已经集结完成,他打算现在冒险一搏,全力向县城进军,攻击立足未稳的官军。正当他下定决心要这样做的时候,刘明见到了逃命而来的李德志,刘明并没有听从账内众将的建议杀掉李德志以振军威,反而将之请到自己的中军营寨内,询问具体情况。这番礼遇自然让账内众将非常不满,但现在大敌当前,也只能听刘明的安排了。
刘明略带愤怒地说道:“先生,为何程武为什么这么快就可以攻破南林县城?”
李德志听出了刘明话语中蕴含的愤怒,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南林县城是被里应外合攻破的,责任主要在老朽,老朽既然来这里,就无惧一死。”
刘明稍微平静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嘴巴张了张,最后说道:“我本是一介布衣,只为生计。是李先生告诉我我应该为什么而战,我一向以师礼待先生,先生又何必如此。还请先生告诉我为何程武为什么这么快就可以攻破南林县城。”
李德志显然有些动容,说道:“是赵振楚,他联合了城内的豪强,配合程武的部队袭击了城墙内的守备,大开城门,为他们的部队进入县城创造了机会。我们的守军没有预料到他们的攻势会如此猛烈,防线被迅速突破,局势急转直下。程武部队的行动迅猛而有条不紊,他们兵分多路,迅速占领了县城的要点,显然是早有准备,很快掌握了南林县的控制权。老朽觉得事已不可为,就逃了出来。此事的主要责任确实在我,作为守家之人,没有看住这些地主豪强。”
刘明握紧了自己的拳头,说道:“这群养不熟的白眼狼!李师还是对他们太仁慈了!也怪我,看到浪荡山局势喜人,想着程武就在对面,忽视了南林县的防备,一再抽调南林县城的防卫。”
李德志没有想到刘明会这样说,略带感动地说道:“刘帅何必自责,此事确实是老朽的责任,老朽不会推辞,刘帅能有如此胸怀,将来必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