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道法自然(3)(2 / 2)
且与老子著《道德经》醍醐灌顶教化世人不同,庄子的学说像极了魔幻文学。
总是以独特怪诞的预言,将人生治世之道刻画得鞭辟入里。
庄子的寓言既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又有浪漫的情感寄托。
宛如缤纷的万花筒,从每个角度都能窥见其中的智与美。
譬如,庄子行走于山谷中,望见一棵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溪流旁。
忍不住问木匠:“如此高大的树木,为何无人砍伐?”
木匠不以为然:“这何足为奇?此树虽大,却是不材之木。用来造船,船会沉入水底;用来制棺,棺很容易腐朽;用来做器皿,器皿则会生出裂痕;用来立房梁,房梁很快就会被虫蛀。此树纯粹是一种无用之木,正因为它一无是处,才能长得这么大,活得这么久。”
庄子听罢,恍然大悟:“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世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良木固然美好,可它很快就会被人砍倒。
庸木正因为无用,才既没人锯它,也没人砍它。
它想怎么长就怎么长,爱怎么活就怎么活。
庄子越想越兴奋:“我要做一棵无用之树,我就喜爱无用之树,我要在这棵无用之树下美美地睡上一觉。享受逍遥,享受自在,享受无拘无束的人生状态。”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从睡梦中醒来。
走出山谷,到达县邑,庄子住在一位老朋友家里。
老朋友很高兴,令童仆备酒杀鹅款待庄子。
童仆请示道:“一只鹅会叫,一只鹅不会叫,请问杀哪只?”
主人脱口而出:“杀那只不会叫的,因为会叫的鹅能看家护院。”
庄子嫣然一笑。
翌日,弟子迷惑不解地向庄子请教:“山谷里的树,因为无用而得以终其天年。主人家的鹅,却因为无用而只能一命归天。这两者难道不矛盾吗?”
庄子笑着回答:“有用与无用之间并无界限,我们理当以顺应自然为准则,时而为龙,时而为虫,顺时势而变化。既不可固执于有用,也不可固执于无用。有成功就会有失败,有强大就会有衰微,有锋利就会有缺损,有笔直就会有弯曲。智慧少了难免遭人算计,谋略多了则会陷害他人,怎么能偏执一方而加以依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