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烧陶制瓷(2)(2 / 4)
陶器可在露天篝火里横空出世,瓷器却只能在窑中应运而生。
唯有烧陶技术蒸蒸日上,使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制瓷工艺才有诞生的温床。
烧得好陶,不一定制得出瓷。
因为瓷器宛如世家公子“娇生惯养”。
不光对高温斤斤计较,对环境更是铢量寸度。
稍有不慎,便会“胎”死腹中。
譬如,晚清年间,一口大窑像被施了魔法般忽然就不灵了,连续几窑出的都是废品。
老板急坏了眼,掏出2两银子,请一位著名把头前来诊断。
把头要5两,老板一狠心一跺脚也给了。
结果,把头刚走到坏窑院子门口,就掉头回去了。
老板一头雾水,追去询问。
把头说:“你叫工人进院之前,先将鞋底擦拭干净。”
老板回去照办。
果不其然,窑就好了。
原来,此前有一批运矿土的车队经过大院,将重金属一类的物质洒在了路面。
工人清晨上班时,不知不觉将其带入了窑房,污染了胎和釉。
可见,瓷器何等锱铢必较,故只能晚于陶而问世。
另外,瓷器的发源地之所以格外单一,是因为制瓷需要难能可贵的“瓷土”作为原料。
其实,瓷土也属粘土一族。
不同的是,瓷土中富含石英和云母等矿物质。